第85章 入蜀三请秦将军(三)

她的声音像是从紧咬的牙关中挤出,带着嘶哑。

“然良玉世受国恩,此身此心,早许大明!陛下纵有……纵有难处,亦是君父。社稷危难,良玉唯有效死而已,岂能因神尊一番推演,便背弃君臣大义,做那不忠不义之人?”

她的目光锐利如故,却染上了一层深深的决绝悲怆,仿佛已看到了自己注定的结局。

“道不同,不相为谋!”

她对着张潇一,抱拳行了一个极其郑重的军礼,动作标准而沉重。

“神尊好意,良玉心领。今日之言,出尊口,入吾耳,良玉自当……守口如瓶。告辞!”

言罢,秦良玉已霍然转身,猩红的斗篷划出一道弧度,大步走向车厢门口,背影依旧挺拔如山,却有几分沉重。

张潇一没有出言挽留,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决绝的背影消失在掀起的车帘之外。

案上,残茶早已冰冷,袅袅热气散尽,只留下满室清苦的余韵。

夜沉如水,石砫宣慰司官邸。

白日车厢内的对谈,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秦良玉心头,让她辗转难眠。

她独自立于窗前,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素色中衣。

月光如练,透过窗棂,在她身上披上一层清冷的霜华。

她望着窗外庭院中那轮高悬的孤月,白日神尊的话语,字字句句,如同惊涛骇浪,一遍遍冲击着她的心防。

“根基腐朽烂透…无力回天……”

“忠于苍生,还是忠于那龙椅上疑心深重、刚愎自用的个人?”

五十余载的人生阅历,半生戎马的血火淬炼,赋予了她远超常人的洞察与判断。

神尊的话,绝非危言耸听。

她亲身体会了朝廷粮饷筹措的艰难与党争的掣肘,更在京师城头,嗅到了那大厦将倾前的腐朽气息。

大明,真的已到了悬崖边缘。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将,早已过了凭一腔热血行事的年纪。

她看得清大势,辨得明利害。

张潇一描绘的重筑净土的愿景,对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救赎的希望?

那太一道场在华阴展现出的种种神异与新气象,也绝非寻常装神弄鬼可比。

然而……

秦良玉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窗棂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