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公民教育涵盖法律常识、社会契约、权利与义务、批判性思维。
历史则以客观视角讲述华夏文明发展,着重生产力进步与制度变迁,摒弃帝王将相家谱式的叙述,强调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地理包含世界地理概念,劳作技能更加专业化,体能训练也向军事预备或强身健体两个方向分化。
教材语言通俗易懂,插图精美,知识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贯穿了张潇一所要求的科学、理性、平等、实用的精神。
“编得很好!”
张潇一合上书卷,眼中满是赞许。
“内容详实,结构合理,理念清晰,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卫生与健康部分,做得非常到位,破除愚昧,正视科学,很好!”
她很喜欢这部分增添的内容,是她最初没有想到的。
织织笑着言:“母神满意就好。此部分内容,编纂时确曾引发诸多争议。许多夫子认为这是闺阁秘事,不宜在学堂宣讲,更不该与稚子言说,恐有伤风化。”
“哦?”张潇一挑眉,放下书卷,饶有兴致地看向织织。
“那最终是谁,竟能说服众人,力排众议,将这化为堂皇之学?”
“主笔此部分的,是一位名为钟英络的女子。她本是华阴赵家的外孙女。其母乃赵家庶女,嫁与华州钟家。
钟英络自幼聪慧,不喜女红,偏爱读书,十分喜欢医书杂学。其父本欲借她才貌攀附权贵,定下了与西安府一官宦子弟的婚事。”
张潇一轻叹一口气,这很符合自古以来缙绅商贾联姻以固财势的风气。
女子,尤其是商贾之家的女儿,婚姻往往是家族交易的筹码。
“然而婚后不足一年,钟英络便决意和离。”
“和离?”张潇一有些意外。
在崇祯年间,律法虽允和离,但实际执行起来阻力重重,尤其对女方而言,需有充分理由且需娘家鼎力支持,否则便是惊世骇俗之举,往往要背负巨大的社会压力与污名,甚至累及家族名声。
敢于主动提出和离的女子,凤毛麟角。
“是。据传闻她的夫婿性情暴戾,耽于酒色,更兼愚昧不堪,视女子为玩物私产。
钟英络不堪受辱,更觉与她理念南辕北辙,遂不顾劝阻,执意归家,并依《大明律》的义绝条款,力主和离。
她娘家赵家为地方望族,觉这举动令门楣蒙羞。虽然依律办了和离,却也无法再容她在华阴立足,更害怕她离经叛道的行为影响族中其他女子婚配。
于是便将她送入华山一处清修的女观中,名为静心修道为家族祈福,实则是放逐与软禁,盼她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小主,
张潇一沉默片刻。
这处置方式,在这个时代中并不罕见。
一个不安分的和离女子,送去道观或尼庵,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能将其与社会隔绝,是维护家族体面的常用手段。
追求超脱自由的道观反而成了这些不幸女子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