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亭下观雨闲话

那女子梳着时兴的狄髻,插着一支素银簪,穿着鹅黄色的交领衫子,背影颇为端庄。

刘桃惠被吸引了注意力,顺着张潇一的目光望去。

雨幕如织,看得不甚真切,但那挺拔的少年身姿和户部官袍的样式她再熟悉不过,确是刘茂无疑。

“啊?刘茂?”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下意识地踮起脚尖想看得更清楚些,“他…他什么时候……没听他说起过啊?我们同在户部,也没见他……”

她一边疑惑地嘀咕,一边努力辨认着伞下女子的轮廓和衣着。

“等等,那女子的背影和衣服……看着好生眼熟……我肯定在哪里见过!”

她蹙着秀眉,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这抹眼熟的鹅黄色。

亭中一时安静下来,只余亭外哗哗的雨声。

两人都望着那雨幕中渐行渐远的一双背影。

刘桃惠是满心疑惑地在回想那女子的身份。

而张潇一,看着刘茂那尚显单薄却努力为他人撑起一片无雨天空的背影,思绪却飘到了另一个方向。

刘茂……今年才十五岁吧?

放在她前世的世界,还是个埋头书海的中学生。

可在这大明,在这个时代,多是在十五六开始相看,十七八成婚。

十五岁的少年们谈婚论嫁似乎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刘茂那略显稚嫩却故作沉稳的侧脸,与他小心翼翼护着身边女子的姿态,形成一种微妙而刺目的对比。

关于婚育问题的沉重感,毫无预兆地涌上张潇一的心头,她好像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道场初创,百废待兴,她关注农桑、关注吏治、关注军备、关注民生疾苦,却独独忽略了这最基础、也最关乎人伦与未来的大事——婚配年龄、生育健康、家庭结构、甚至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与保障。

这大明,不,是整个时代,普遍早婚早育的习俗,真的合理吗?

那些身体尚未完全长成的少男少女,早早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孕育下一代,其中的风险……张潇一脑海中闪过前世看过的那些关于古代产妇高死亡率和婴幼儿夭折率的冰冷数据。

道场治下,难道还要继续沿袭这种可能戕害无数生命的陈规陋习吗?

雨声淅沥,敲打着亭檐,也敲打在张潇一翻腾的思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