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农妇,何曾想过养鸡也能端上“金饭碗”,吃上皇粮?
那古话说的老没错,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曹妞也算是“凭鸡得道”,带着全家升天的人。
直到全家搬到曙光山谷,她才知道,这里的养鸡和她在老家的养鸡根本不是一回事,讲究的是什么“科学技术养鸡”。
她这当了奶奶的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拿起笔,跟一群年轻人一起上课学习。
当时招来的人不少,可不是个个都能留下。
家里人都觉得她悬:“娘,您这一把年纪了,还能学会那些?”
曹师傅那爆脾气瞬间上来:“咋?!咱乡那七十岁的老大爷都能当官!俺才三十三,咋就当不了这个官?俺就不信这个邪!”
道场派了专人教她们啥是科学,咋做研究。
曹师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学得比谁都刻苦,结果越学越上瘾,直呼:
“原来世界是这样的!”
“原来养鸡还能这样搞!”
“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她头一回发现,自己是真喜欢琢磨这些。
凭着韧劲和多年实践经验,她不仅留了下来,还成了系里“养鸡”的骨干,整个人气质都变了,连她儿子都说她“多了那秀才爷的斯文气”。
就是这官话,说得依旧带着浓郁的乡土味。
“牛桃子,你们几个娃子,别光愣着,先去瞅瞅!说说这些鸡是咋回事?”曹妞招呼着跟来的几个年轻学生。
学生们立刻分散开,仔细检查鸡舍环境、饲料、饮水,甚至抱起几只母鸡翻来覆去地看,嘴里念念有词。
“目测精神尚可,羽色光泽……肛检未见异常……莫非是光照不足?还是受到了惊吓?”
几个老师傅也四处查看,低声讨论。
学生们转了一圈,汇报了些看法,但说出的原因都被老师们摇头否了。
曹师傅自己背着手,在鸡舍里踱步,时不时伸手摸摸墙壁,又仔细问了厂长最近的饲养细节。
“饮食莫问题……光照时间也够……”她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忽然,她像是想到什么,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红液玻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