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张文博竟能敏锐地感知到,这位师兄的见识果然非同一般。
在张文博打量他时,他始终垂手而立,神色恭敬;
直到对方话音落下,才深施一礼,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见过师兄,我回来了,师兄一向可好?”
“好,好得很。”张文博笑着摆手,“快坐。
我这藏经楼虽然清静,却也少了些生气,你能回来,正好陪我说说话。”
他转身沏了一壶灵茶,茶汤碧绿,香气清冽,瞬间弥漫在屋内。
二人相对而坐,陈明便将矿洞中的经历择要讲述了一遍;
从误入矿洞的契机,再到联合众人反抗的惊险,言语间没有添油加醋,却也说得跌宕起伏。
张文博静静听着,偶尔插问一两句,更多时候是颔首沉思。
等陈明讲完,他才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世人皆说修士冷漠,只顾自身修行,你却能在危难之中;
不忘提携他人,这份心性,比修为精进更为难得。”
陈明笑道:“师兄过奖了,当时只是想着,既然遇上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众人受难。
何况,若非大家齐心协力,我一个人也未必能够脱险。”
“你呀,还是这般谦逊。”张文博眼中带着赞许;
“不过你说得也对,修行之路从非独行,能得人相助是幸,能助人亦是福。”
二人的话题渐渐从矿洞之事延伸开来,从修炼心得聊到典籍中的秘闻;
从凡间的风土人情,谈到修真界的格局变迁。
陈明每次与张文博交谈,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对方的见识渊博而通透,往往三言两语便能点醒他心中的困惑。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由黑转白,又渐渐升到正中,已是次日正午。
张文博看着窗外的日头,瞿然惊觉:“倒是忘了时辰,不知不觉竟聊了这么久。”
他话锋一转,看向陈明,眼中带着几分欣慰,“你在大理城时;
能从凡人的典籍中悟出修行的道理,可见持心甚正。
寻常修士大多轻视凡人,觉得他们寿命短暂、见识浅薄;
却不知,这正是他们的天然局限,正因生命短暂,才更懂得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