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罡遗迹开启前的人员轮换计划到应急预案,事无巨细,一目了然。
陈明望着那些尚不熟悉的新面孔,心中了然。
这些人大半是阚远依照二人先前的约定,为保障他们前往天罡遗迹后;
商会能够正常运转,特意吸纳进来的新鲜血液。
他们中有擅长符箓的炼气修士,有精通俗世商道的筑基弟子;
还有几位曾在矿洞中共患难的散修,虽各有专长,却都欠缺统筹经验。
“关于人才吸纳,我们还需再加把劲。”陈明在散会前补充道;
“诸位可引荐人品端正、能力出众的亲友加入,但务必牢记‘宁缺毋滥’;
能力不足可以培养,心性不正则是隐患,会后;
内务堂会放出招募令,凡举荐贤才者,皆可获得贡献积分奖励。”
此言一出,众人更是踊跃。对他们而言,引荐亲友既能壮大商会;
又能为熟人谋得机缘,实乃利己利人的美事。
可以预见,短期内商会的人员规模必将大幅扩张;
只是随之而来的经费压力也会陡增,当真算得上喜忧参半。
三天会议期间,陈明借着茶歇与讨论间隙,逐一与新成员攀谈;
从修炼心得聊到地方风物,渐渐摸清了每个人的脾性与专长。
散会时,众人按照约定分批离去,避开坊市人流高峰,以免引人注意。
陈明是最后离开的,回到宗门后,他直接来明照峰面见王守年;
“陈师弟,看来你的事都忙完了?”王守年早已等在炼器房前,大笑着迎上来。
陈明点头:“大致都安排妥当了,我专程前来听候师兄吩咐。”
“那就好。”王守年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神秘,“跟我来,咱们该动手修复那枚剑丸了。”
陈明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师兄,所需的材料……”
“早备齐了,你只管动手便是。”王守年摆了摆手,领着他走进宗门专属的锻造室。
锻造室内火光通明,各式工具整齐地挂在墙上,闪烁着金属的冷光。
王守年的后辈王楠早已等候在此,见二人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对王守年称“太爷爷”,对陈明则恭敬地唤了声“师叔”。
这少年不过十六七岁,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沉稳,显然是王守年悉心培养的接班人。
“东西都备好了?”王守年问道。
“回太爷爷,都按您的吩咐准备好了。”王楠指着一旁的石台上的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淬灵砂、玄铁精、雷纹石,还有几株蕴含木系灵力的古藤,样样精纯,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