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论道3

陈明见状又补充道:“咱们就从《道德经》开始吧。有哪位道友先说说自己的困惑?”

话音刚落,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修士便站了起来;

拱手道:“陈道友,诸位师兄,在下有一事不明。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可我等修士修行,不正是要遍历山川、博览群书吗?这两者之间,难道不矛盾吗?”

这修士来自一个小门派,资质不算顶尖,此刻能鼓起勇气发问,已是不易。

陈明尚未开口,郝文月已抢先说道:“这有何难?

无非是说修士要心无旁骛,莫要被外物所扰。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也敢来论道?”

那青衫修士顿时涨红了脸,低下头不敢再言。

“郝兄此言差矣。”高维新摇了摇头,“他问的是‘遍历山川’与‘不被外物扰’之间的矛盾,并非字面意思;

依我看,‘五色令人目盲’,说的是莫要被外物的表象迷惑,而非不能接触外物。

就像咱们炼丹,既要识得千种灵草,又不能执着于灵草的品相,要看其本质,不是吗?”

“高兄说得有理。”牛新年也点头道,“我睢宁宫的《莽牛诀》讲究‘入世炼心’;

正是要在红尘中打磨心境,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若一味避世,反倒容易走火入魔。”

陈明见众人渐渐进入状态,便笑道:“高兄和牛兄说得都有道理。

我补充一句,五色’‘五音’本无对错,关键在于‘心’。

心若澄明,纵是遍历繁华,也能守得住本心;

心若蒙尘,便是居于深山,也会被杂念困扰。所谓‘大隐隐于市’,便是这个道理。”

那青衫修士闻言,眼睛一亮,拱手道:“多谢陈道友、高道友、牛道友指点,在下明白了!”

有了这个开头,众人的拘谨渐渐消散,纷纷开口发问或阐述见解;

一时间,峰顶之上议论纷纷,时而有人争执得面红耳赤,时而有人因一句点拨而茅塞顿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了良好的开头,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众人纷纷开口,各抒己见;

“我认为‘道’是先天之本,‘德’是后天之养。就像人之初生,禀赋为道,而后天修行便是积德。”

“不对!道与德本是一体,就像水与波,无水则无波,无波则不见水。”

“《黄庭经》里说‘德主生,道主死’,这是否意味着德是生机,道是寂灭?”

讨论声越来越热烈,连起初态度倨傲的郝文月和牛新年,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两人虽然依旧针锋相对,却不再是无谓的争吵,而是围绕“道”与“德”的内涵辩驳起来;

“郝文月,你说‘德是道的影子’,简直荒谬!若无德,道如何体现?”牛新年怒道。

“牛新年,你懂什么?道是根,德是叶,根在叶存,根枯叶败,这难道不是常理?”郝文月反唇相讥。

随着参与人数增多,现场渐渐变得嘈杂起来。

七八个人同时开口,声音越来越高,嗡嗡一片,竟然有些混乱。

陈明眉头微蹙,忽然深吸一口气,丹田内灵力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