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日我想换一种方式,讲讲我现阶段对大道的理解。”
陈明说着,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支竹笛,笛子通体翠绿,是用世俗界常见的湘妃竹制成;
连最低阶的灵纹都没有,显然只是一件凡物。
“这是我在世俗界时,偶然习得的吟唱调式,本是乡里人叙事用的,登不上大雅之堂。”
陈明将竹笛凑到唇边,微微一笑,“献丑了。”
笛声响起的刹那,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起初的调子极淡,像山间清泉叮咚,又像晚风拂过竹林,空灵而舒缓;
没有丝毫灵力加持,却仿佛能够穿透人心。
众人只觉心头一静,先前争论的烦躁、求道的焦虑,竟在这笛声中渐渐消散了几分。
片刻后,陈明放下笛子,口中轻轻哼唱了起来。
那曲调与笛声一脉相承,却没有任何歌词,只是简单的音节起伏;
时而如孩童嬉戏般明快,时而如老者低语般沧桑;
时而如雄鹰翱翔般高亢,时而如鱼儿潜游般幽沉。
他时而吹笛,时而吟唱,有时甚至只是随意地拍打着手掌;
模仿着风声、雨声、鸟鸣声、水流声……没有固定的旋律,却自有一番韵律;
仿佛将天地间的种种声音,都揉合在了一起。
更奇妙的是,他的表情随着曲调在不断变化:
时而眉开眼笑,仿佛看到了繁花似锦;
时而眉头紧锁,仿佛遇着了狂风暴雨;
时而凝神静气,仿佛在倾听花开的声音;
时而洒脱自在,仿佛化作了天边的流云。
半个时辰悄然流逝,笛声与吟唱渐渐停歇,余韵却在峰顶久久回荡。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沉浸在某种朦胧的感悟中,久久无法回神。
有人面露迷茫,仿佛看到了无数条岔路,不知该往何处去?
有人眉头舒展,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像是解开了困扰许久的心结;
有人热泪盈眶,口中喃喃自语,似与某种久违的情感重逢;
还有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浑身灵力竟不由自主地波动起来。
过了许久,才有一个轻柔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大善,实在是大善!”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水绿色长裙的女修站起身来;
小主,
她来自以音律着称的柔水摆族,名叫水西善涌,此刻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陈会长这番乐舞,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合天地韵律!
时而如阴阳相生,时而如四季更迭,将大道的‘变’与‘常’演绎得淋漓尽致,令我神往不已!
多谢陈会长赐教!”她对着陈明深深一礼,态度无比恭敬。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响起:“陈兄果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