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将‘蚀’理解为消极与破坏,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读。”
沃森挑眉,看向这个突然插话的、气质不凡的年轻东方男子。
江澈继续缓缓说道,他的英语流利而清晰,带着一种学术讨论般的冷静:“在宇宙学中,‘蚀’是引力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现象,是系统动态平衡的一部分。在 geology(地质学)中,它是塑造地貌、孕育新生土壤的力量。甚至在神经科学里,必要的‘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也是一种‘蚀’,为了更高效的信息传递。”
他顿了顿,终于将目光转向沃森,眼神深邃而平和,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许念的《蚀》,探讨的并非是消极的失去,而是‘边界’的流动性,是‘光’与‘影’的相互依存与转化,是‘存在’如何通过‘缺失’来被更深刻地感知和定义。这是一种更具普世性的哲学思考,超越了东西方的文化标签。”
他每一句话都建立在坚实的跨学科知识基础上,逻辑严密,直接将沃森那点隐含的文化偏见拆解得支离破碎。
沃森脸上的傲慢神色渐渐凝固,他有些愕然地看着江澈,似乎没料到这个看起来像是技术人员模样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深厚的学识和锋利的辩才。
江澈没有停止,他向前一步,更靠近《蚀》,指着那黑色镜面中扭曲的、属于沃森自己的影像,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最后一击的力量:
“看,沃森先生。您认为的‘消极’与‘破坏’,此刻正清晰地映照出您自身的影像。这难道不正是艺术最奇妙的地方吗?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永远是观者自己的内心。”
沃森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看着镜中那个被扭曲的、带着惊愕的自己,一时语塞。江澈的话,像一把柔软的锤子,敲碎了他固有的认知外壳。
许念站在江澈身边,看着他用最冷静的方式,为她抵挡了来自权威的偏见与审视,心中涌动着巨大的暖流和骄傲。他没有愤怒,没有争吵,只是用更强大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深度,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场无形的交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掉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