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许久,江澈似乎叹了口气,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他转过身,想回到电脑前,却意外地看到了门外的她。
他愣了一下,眼底的沉重未来得及完全掩饰。
“吵醒你了?”他走过来,声音有些沙哑。
许念摇摇头,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拉住他的手,将他带到窗边的懒人沙发旁,两人一起挤进那个柔软的空间里。她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有些紊乱的心跳,轻声问:“遇到难题了?”
江澈沉默了一下,将下巴抵在她发顶,然后,用一种尽量简洁、剥离开复杂技术术语的方式,向她描述了那个关于“算法偏见”的伦理困境。
他没有期待她能给出解决方案,他只是…需要倾诉。需要将那份沉重的压力,分担出去一点点。
许念安静地听着,听到最后,她抬起头,看着他在月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和困惑的眉眼,忽然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江澈,你还记得你写给我的那首‘哲学代码’吗?里面提到‘不确定性’和‘涌现’。”
江澈怔住,点了点头。
“那你觉得,”许念的目光清澈,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个会‘犯错’、会暴露‘偏见’的AI,和一个永远‘正确’、毫无‘瑕疵’的AI,哪一个…更接近‘人类’?更值得去探索?”
江澈的心脏猛地一跳,如同被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他一直困在如何“消除”偏见的思维定式里,试图打造一个“完美”的工具。而许念的话,却将他引向了另一个维度——接纳不完美,并将这种不完美本身,作为理解人类复杂性的窗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I不必成为完美的神,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一个会暴露问题、从而促使人类更深刻反思自身的“镜子”。真正的挑战,或许不是消灭偏见,而是如何清晰地识别它、理解它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明智、更富有关怀的选择。
这无关技术,关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