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条理清晰,细节确凿。
周强张了张嘴,一时没说出话,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最后化作一声说不清是赞叹还是嘀咕的:
“……行啊,小子。观察力可以啊。警校现在教这个了?”
王姐若有所思地多看了秦风两眼。
小刘则撇了撇嘴,低声对旁边人道:“嘁,运气好吧?要么就是提前打听了。玩什么福尔摩斯。”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都围着呢?干嘛呢?”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肩章上是三级警监标志的男人站在那里,眉头习惯性地微锁着,目光扫过办公室,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正是大队长张铁林。
“张队。”几人纷纷打招呼。
周强站起身:“没啥,张队。新来的同事,秦风,正熟悉情况呢。”
张铁林的目光落在秦风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秦风?嗯,知道了。成绩不错,好好干。”
他的态度甚至比周强更显保留,带着领导者特有的审慎。
秦风立刻起身,挺直背脊:“是!队长!”
张铁林没再多说,转向周强:
“老周,东华小区那个入室盗窃的案子,你带两个人去看看。”
“事主又打电话来催了,情绪比较激动。正好,带上新来的……秦风是吧?一起去,感受一下现场。”
“收到。”周强应道,随即指了指小刘和秦风,“小刘,秦风,跟我走。”
警车驶出市局大院,汇入车流。
周强开车,小刘坐在副驾,秦风坐在后排。气氛有些沉闷。
小刘似乎想活跃一下,扭过头对秦风说:“可以啊哥们儿,刚来就露了一手。心理系毕业的?”
秦风笑了笑:“刑侦专业。只是比较喜欢观察细节。”
“细节嘛,谁都会看。”小刘语气略带调侃,“不过破案光靠看可能不够,还得靠这儿,”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和经验。对吧,周哥?”
周强专注地看着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东华小区是一个老式居民区,案发的三楼住户门口,一位中年妇女正焦急地等待着,看到警察来了,立刻迎上来,语速飞快地诉说被盗的经过,情绪激动。
周强一边安抚事主,一边戴上手套鞋套,熟练地拉起警戒线。
他递给秦风一副手套:“跟着看,别乱碰东西。”
现场勘查是刑警的基础功课。
秦风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他知道该如何保护现场,如何寻找痕迹,如何初步判断嫌疑人的行动路径。但理论和实践之间,总隔着一层微妙的膜。
进入卧室——主要的被盗现场后,他戴手套的动作略显迟缓,似乎是在回忆标准流程,而不是本能反应。
抽屉被撬开,衣物散落一地,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地面的杂物,脚步有些犹豫,生怕破坏了什么。
周强和小刘已经开始分工检查门窗和翻动痕迹。
事主跟在旁边,不停地絮叨着丢了哪些首饰、多少现金,全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
周强询问事主一些细节,比如最后一次看到物品的时间,是否有可疑人员出现在楼栋附近等。
他的问话直接、实际,围绕着时间、人物、物品这些核心要素。
秦风听完,下意识地接话,语气却带着一种学术探讨般的分析:
“从强迫闯入的痕迹看,嫌疑人对撬压技巧掌握并不专业,可能是个新手,或者当时处于某种急迫状态。”
“失窃物品集中在首饰和现金这种便于销赃的硬通货上,说明作案目的明确,可能有预谋,或者存在特定的销赃渠道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主丢失的这些物品价值估算大概在五千元左右,虽然达不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但也属于‘数额较大’,客观上是构成了盗窃罪的要件……”
他的话专业、准确,逻辑清晰,但在这种充斥着事主焦虑和老刑警务实风格的现场里,显得格外突兀和……书面化。
小刘忍不住嗤笑一声,瞥了秦风一眼,低声道:“哥们儿,做学术报告呢?还‘强迫闯入’、‘硬通货’、‘构成要件’……咱这儿干活呢。”
周强也皱了皱眉,打断秦风,语气虽然不算严厉,但带着明显的指点意味:
“小秦,跟事主问话,直接点,问清楚丢了啥,啥时候丢的,看到啥人没有就行。”
“那些分析,等回去开会再说。”
他指了指被撬的窗框,
“去看那边,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比如指纹、鞋印,或者衣物纤维,那才是现场该干的。”
秦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立刻点头:
“是,周老师。”他收敛起那份学术化的表达,走向窗边,开始更专注于眼前的实物痕迹。
但动作依旧透着一股刻意的小心,不如周强和小刘那般流畅自然。
现场处理了近两个小时,取证结束后,周强又安抚了事主几句,承诺会加紧调查,三人这才返回警车。
回去的路上,小刘显然活跃了不少,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说:
“这种小案子,八成是附近的小毛贼干的,流窜作案,难搞。周哥,中午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