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球部位磨损极为严重,而脚弓外侧的磨损却相对轻微,这是一种相当独特的步态或长期特定站立习惯留下的“足迹指纹”。
案情分析室,烟雾浓得几乎化不开。
白板上,林晓玥的社会关系图依旧简单得令人沮丧,旁边新增了法医报告和物证分析的要点,但它们非但没有拨开迷雾,反而像是几根孤零零的枝桠,伸向更深的黑暗。
“苯二氮卓…这种东西搞到不算太难,但也不容易。”
刘正风嘬着牙花子,“是熟人下手?让她放松警惕?”
“也可能是在饮料里下药。”另一个刑警补充道,“酒吧?夜跑后的水瓶?”
“汽车内饰纤维!”
李飞指着那行字,语气有些亢奋,却也带着无奈,“豪车?这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本市这牌子的车没一万也有八千吧?怎么查?难道是豪车车主随机作案?”
他自己都觉得这想法有点扯。
王媛则对鞋印更感兴趣:“工装靴,体力劳动者、户外爱好者、或者就是喜欢这风格的年轻人都有可能。”
“磨损特征独特…或许可以问问骨科或康复科医生,什么样的习惯会导致这种磨损?”
但立刻有人泼冷水:“纤维可能是以前沾上的,未必是凶手的。”
“鞋印更别提了,都不完整,还是下雨天留下的,法庭上能不能当证据都两说。”
“靠这个排查,和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会议室里弥漫起一丝焦躁和怀疑的气氛。
线索似乎多了,却都虚无缥缈,难以着力。
一直沉默的秦风这时开口了,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正因为看起来虚无缥缈,它们才可能是关键。”
他走到白板前,手指点在那辆可能的汽车和那双独特的工装靴上:“凶手极其谨慎,利用了暴雨,清理了现场。”
“但他还是留下了这两样东西。说明什么?”
“说明这两样东西,很可能在他犯罪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至于无法完全避免遗留,或者他自己都未曾察觉。”
“纤维出现在抛尸现场的灌木枝头,极大可能来自他搬运尸体时衣物的刮擦。”
小主,
“什么样的衣服会使用与汽车内饰或专业背包类似的面料?”
“某种工装?连体服?或者他当时就穿着沾有汽车内饰纤维的衣物。”
“而鞋印,”秦风的目光锐利起来,“出现在抛尸点附近唯一能留下痕迹的隐蔽角落。”
“他踩那里,或许是为了借力,或许是为了观察。”
“这双鞋是他实施抛尸行动时穿着的。独特的磨损特征,是他的一个生物行为识别标志。”
他转过身,面对众人:“如果我们找不到动机,找不到明显的社会关系冲突,那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更高明、更隐蔽的对手。”
“他的动机可能深埋心底,他的狩猎可能精心策划。”
“那么,这些他无意中留下的‘工具’痕迹,就是照亮他模糊轮廓的唯一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