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分组调查

周毅汇报,“张晓雯只给三首诗点过赞,没有评论;林小雨稍微活跃一些,有七次点赞记录和两条简短评论,内容都是‘写得好’之类的套话。”

警员小王皱眉道:“这么微弱的联系,可能是巧合吧?毕竟本市安装这个APP的人有几千呢。”

但秦风却摇头:“连环杀手选择受害者往往有特定模式,这个共同点虽然微弱,但在两个毫无其他交集的受害者之间,显得格外突出。我们需要深入调查这个平台。”

在张铁林的批准下,技术部门开始对“诗与远方”进行全方位监控和数据挖掘。

他们分析了所有活跃用户的ID、发帖内容、登录IP地址,寻找任何可疑迹象。

调查发现,这个平台虽然用户不多,但氛围极其融洽,成员之间经常交流创作心得,偶尔还会组织线下聚会。

大多数用户都使用笔名,真实身份难以直接确认。

“问题是,两位受害者在这个平台上都不活跃,凶手是如何注意到她们的?”

苏晚晴提出了关键疑问。

技术科的小李想到了一个可能性:“或许凶手不是通过她们的活跃度选择的,而是通过她们的浏览记录。APP后台可以看到每个用户浏览过哪些诗歌和主页。如果凶手是平台的活跃用户,他可能会注意到有哪些‘安静’的访客。”

这一想法让所有人醍醐灌顶。

秦风站在白板前,目光紧紧盯着那个诡异的符号,突然开口:“这个标记,会不会与诗歌或文学有关?圆圈和三角形——在诗歌象征系统中,圆圈常常代表循环、永恒,三角形则可能代表冲突或上升。”

张铁林沉思片刻,做出决定:“不管这个联系多么微弱,它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线索。我要一组人专门调查这个诗歌平台,从所有活跃用户中筛选可疑对象。”

然而,由于平台用户使用的大多是匿名,调查进展缓慢。

警方只能通过IP地址大致定位用户区域,但无法精确到个人。

“我们需要一个人潜入这个社区。”

秦风忽然说,“以诗歌爱好者的身份加入,从内部观察哪些用户可能有问题。”

张铁林皱眉:“太危险了,如果凶手真的在这个平台上,他极其敏感警觉,可能会识破警方卧底。”

“所以需要找一个不会引起怀疑的人。”

秦风目光坚定,“我大学时参加过文学社,写过诗,了解那个圈子的文化和语言。由我亲自潜入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