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队员们讨论案情的交谈声再次成为主旋律,只是偶尔在闲暇的片刻,这起刚刚落幕的“豪门案”还会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嘿,说起来,当时谁能想到那栏杆上的小划痕能有那么大文章?”一位年轻侦查员一边整理着新的盗窃案报告,一边感慨道。
旁边正端着茶杯的老刑警周强闻言,笑了笑,接话道:“所以说,咱们这行,就得有秦队那股子钻劲儿,眼里揉不得沙子。看着是意外,偏偏就能从缝儿里抠出真相来。”
另一名队员也凑过来,压低声音:“可不是嘛,还有那个女婿赵铭,看着人模狗样的,谁能想到心那么黑?还有那个韩天昊,亲爹啊……想想都让人脊背发凉。”
“这案子以后估计得成教材了,”周强抿了口茶,总结道,“告诉咱们,现场再完美,人心里的鬼可藏不住。”
这些随口的闲聊和感慨,无不印证着“豪门案”已经成为了队里一个经典的范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队员的办案思维。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后,秦风再次打开了苏晓发送过来的那个名为“2008年·冯静失踪案”的加密文件夹。
这一次,他投入了更多时间,以近乎挑剔的眼光,逐字逐句地重新审阅那些泛黄扫描件上的每一个细节。
越是深入阅读,他眉心的结就蹙得越紧。
案件报告对失踪过程的描述过于简略和模糊,许多关键时间点存在空白,现场勘查记录更是语焉不详,似乎有意回避了某些潜在的线索。
当年走访笔录中提到的,那位与冯静有过交谈的“穿着体面的陌生男士”,其身份调查竟然草草收场,再无下文,这在一个年轻女性失踪案中显得极不寻常。
更让秦风目光凝滞的是,他在一份附件名单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一个多年前因另一桩并不相关的金融诈骗案而被定罪判刑的商人,而这个名字,竟然以某种极其隐晦的方式,与冯静当时所在公司的业务产生了微弱的关联。
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瞬间蒙上了一层更为复杂的阴影。
而当秦风试图搜索与“冯静失踪案”相关的旧日新闻或法律文书时,一个更让他意外的信息浮现出来——资料显示,当年似乎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尚在实习期的律师,曾以法律援助的形式,短暂接触过这个案子,但并未掀起任何水花。
虽然记录模糊,但那个实习律师的名字……似乎就是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