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观星崖上 秘辛初闻

海风卷着港口区特有的鱼腥气与喧闹声,在身后渐渐淡去。陈平紧随林辰的身影,踏着青石板路穿行过坠星港的边缘街巷,朝着城区后方那座孤绝于天地间的山峰行去——那便是星象阁的根基之地,观星崖。

越往上行,周遭的气息便越发不同。若说港口区是被红尘烟火与利益纷争填满的熔炉,观星崖下便是被无形屏障隔绝的净土。喧嚣与浮躁仿佛被山风滤去,只剩下清冽到沁入肺腑的空气,混着山间草木的幽芳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星辰凉意,让人不自觉地收敛起心神。山路蜿蜒向上,如一条隐于林海的青蛇,两侧古木苍劲挺拔,枝桠交错如伞,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叶隙洒下细碎的光斑,落在爬满墨绿色青苔的石阶上,添了几分古朴肃穆。偶尔有山风穿林而过,卷起枯叶簌簌作响,更显崖间幽静。

沿途并未见到半名明哨守卫,可陈平的灵觉早已铺开,能清晰察觉到至少三道隐晦而磅礴的神识,如同蛰伏的星辰,悄无声息地扫过他的周身。那神识中带着审视与探究,却无半分恶意,掠过之后便如潮水般退去,不留一丝痕迹。他心中了然,星象阁作为上古传承的势力,防卫自然不会依赖凡俗的岗哨,这无形的神识监控,比千军万马更令人敬畏。

行至山巅,眼前豁然开朗。漫山的林木在此处骤然收束,露出一片开阔的崖顶广场。一座青灰色石殿依山而建,并无殿宇楼阁的宏伟壮丽,却透着一股历经万古的沧桑古朴。石殿墙体由整块青石砌成,表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仿佛是时光刻下的痕迹,殿檐下悬挂着几串古朴的铜铃,风过铃响,清越空灵。殿门上方,一块漆黑的匾额泛着温润的光泽,其上“观星”二字以古老的云篆书写,笔画流转间似有星光闪烁,隐隐透着星辰大道的玄奥。

广场地面以黑白两色的鹅卵石精心铺就,构成一幅巨大的太极图案,阴阳鱼眼处各嵌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即便白日也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广场边缘,立着三尊造型奇古的石刻星象仪,以青铜铸就的星轨错落交织,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星图符文,历经岁月侵蚀仍清晰可辨,仿佛能映照天地星辰的运转轨迹。

此时,一名身着深蓝色星纹道袍的老者正负手立于广场边缘,背对着二人眺望远方。他须发皆白,银丝般的胡须垂至胸前,面容清癯却不显苍老,眼角的皱纹如同镌刻的星纹,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老者周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仿佛与身后的石殿、眼前的山景、头顶的苍穹融为一体,若不细看,竟险些将他当作崖顶的一部分。陈平目光微凝,能感觉到老者体内蕴藏的力量如同沉寂的星海,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浩瀚磅礴,深不可测。

“玄玑长老,客人到了。”林辰快步上前,恭敬地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尊崇。

老者缓缓转过身,目光平和地落在陈平身上。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深邃如无垠星空,蕴藏着亿万星辰的轨迹,带着洞悉世事的沧桑,又有着包容万物的平和,仿佛能看透人心深处的隐秘,却又不会让人感到丝毫冒犯。

“道友远来辛苦,老朽玄玑,忝为星象阁值守长老。”玄玑长老的声音温和如春风,带着一种抚平人心躁动的力量,他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崖顶风大,寒气重,还请入内一叙。”

陈平拱手还礼,语气不卑不亢:“晚辈陈平,见过玄玑长老。”他能感受到对方并无恶意,只是那深不可测的修为让他不敢有丝毫怠慢,随即跟着玄玑长老迈步走入石殿。

殿内陈设极简,却透着返璞归真的雅致。地面铺着柔软的蒲草席,中央摆放着一张乌木矮几,几上放着一套紫砂茶具,一壶清茶正袅袅冒着热气,氤氲的茶香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星辰草气息,清心宁神。四面墙壁上悬挂着四幅古画,皆以特殊颜料绘制,描绘着不同时节的浩瀚星空,画中星辰仿佛活物一般,随着观者的目光流转,隐隐有星辉闪烁。除此之外,殿内再无他物,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宁。

分宾主落座后,玄玑长老提起茶壶,莹白的茶汤缓缓注入陈平面前的紫砂杯,茶汤清澈透亮,悬浮着几缕细碎的星芒,香气愈发浓郁。“陈道友不必拘谨,此乃崖上特产的星辰茶,有宁神静气之效,尝尝看。”

陈平道谢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杯壁,一股温润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驱散了登山带来的些许燥热。他并未急于饮用,只是捧着茶杯静静等候,知道正题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