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聿怀的目光在那张照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搭在膝盖上的右手,无意识地轻轻蜷缩了一下。
“这张……”他开口,声音比刚才略显低沉,“构图和光影的运用,传递出一种……在动荡环境中寻求秩序与稳定的心理趋向。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
他将一张可能蕴含了私人视角的照片,完全纳入了冷冰冰的学术分析框架。
温念初垂下眼眸,轻声应道:“嗯,当时……只是想记录下那种氛围。”
她没有解释更多。他也无需追问。
两人默契地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其他更具“冲击力”的影像上,讨论着其中可能蕴含的恐惧、坚韧、乃至短暂崩溃的情绪表征。沈聿怀用他精准的心理学术语进行分析,指出某些画面可能对应了哪种应激状态下的感知变形或情感隔离。
温念初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些拍摄时的背景和自己的直观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通过他的专业视角,来回看和解读自己镜头下的世界,以及……镜头后那个曾经的自己。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仿佛他正用理性的手术刀,一层层剖开她用来保护自己的、情感麻木的外壳,但动作却异常轻柔,带着一种引导而非审判的意味。
“所以,”讨论暂告一段落,沈聿怀总结道,“你的镜头,在无意识中,已经成为你感知和表达内在情绪的重要通道,甚至比你的主观意识走得更快、更真实。这本身就极具研究意义。”
他的肯定,不是对她艺术才华的赞美,而是对她内在感知能力的专业认证。这种肯定,比任何夸奖都更让温念初感到一种坚实的、被理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