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温念初握着手机,心情复杂。机会摆在眼前,可心底那点对人群和社交的本能退缩,让她有些犹豫。
她点开与沈聿怀的对话界面,几乎是下意识地,将基金会邀请的事情简单告诉了他,并附上了一句:「有点想去,又有点怕应付不来那种场合……[纠结]」
苏黎世此时应是上午,沈聿怀可能在研究所忙碌。温念初没指望他能立刻回复,发完信息,便继续投入布展的收尾工作。
大约过了半小时,她的手机震动,是沈聿怀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温念初连忙走到相对安静的休息区接通。
屏幕上出现沈聿怀的身影,他似乎在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背后是熟悉的书架,穿着熨帖的白衬衫,气质清隽。
“收到你的信息了。”他开门见山,目光沉静地落在她脸上,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她眉宇间那丝纠结,“华艺基金会在业内声誉良好,他们的晚宴确实是难得的推广平台。”
他的肯定让温念初心里的天平倾向了“去”的那一边。但他接下来的话,却更让她心动。
“关于你的顾虑,”他顿了顿,语气是医生分析病情时的冷静客观,却又带着不易察觉的引导,“可以将其视为一次‘情境暴露练习’。”
“情境暴露练习?”温念初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嗯。”沈聿怀微微颔首,“在安全、可控且具有积极意义的环境中,主动置身于可能引发轻微焦虑的社交情境。目的不是强迫自己完美应对,而是去观察和体验在这种情境下自身的情绪反应,逐步降低对社交场合的敏感与回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着她,眼神专注:“你有作品作为依托,有明确的表达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分享你的创作理念上,而非过度关注他人的目光。这与你之前在我们的‘脱敏练习’中,将注意力从触碰本身转移到我的脉搏或呼吸上,是类似的原理。”
他的话像一盏明灯,瞬间驱散了温念初心头的迷雾。他将她面临的社交挑战,巧妙地纳入了他们熟悉的“治疗”框架内,赋予其积极的意义和可操作的方法。恐惧依然存在,但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而成了一个可以观察、可以练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