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念初的鼻尖微微发酸,用力点了点头:“好。那你……要记得按时吃饭,别只顾着工作。”她像个小管家婆一样叮嘱着,手指无意识地缠绕着他家居服的扣子。
“嗯。”他应允,抓住她作乱的手指,握在掌心。“你也是,别太累。开幕前保证睡眠。”
他们互相叮嘱着,内容寻常,却充满了对彼此最质朴的关怀。分离在即,没有缠绵悱恻的哀伤,只有对对方独自应对挑战的信任,以及一份沉甸甸的、名为“等待归来”的约定。
第二天傍晚,前往机场前,沈聿怀从书房拿出一个扁平的、包装精美的长方形盒子,递给温念初。
“这是什么?”温念初好奇地接过。
“一点……补给。”沈聿怀语气平淡,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温念初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本定制的手工相册。她翻开第一页,呼吸便是一滞。相册里,按时间顺序精心排列着的,竟然是她从最初“无感症”时期的一些模糊习作,到后来在苏黎世、阿尔卑斯山、挪威、冰岛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翻拍或打印件。每一张照片旁边,都用他熟悉的那手凌厉而工整的字迹,标注着拍摄地点、时间,以及……一句简短的、或是从视觉心理学角度,或是纯粹从感受出发的评语。
比如,在那张阿尔卑斯山穿透晨雾的光束图下,他写着:「光锥定律,亦是希望穿透混沌的隐喻。」
在那张冰岛黑沙滩的极光下,他写着:「宇宙的脉搏与你同频。」
这不仅仅是一本相册,这是一部他用他的方式,为她书写的、独一无二的成长编年史。他见证了她如何一步步从灰暗走向斑斓,如何将内心的感受力转化为镜头下震撼人心的力量。
温念初一页页翻看着,眼眶越来越热,最终,一滴滚烫的泪水猝不及防地滴落在冰岛冰川的那一页上。她猛地抬起头,看向沈聿怀,声音哽咽:“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些?”
沈聿怀抬手,用指腹轻轻擦去她脸颊的泪痕,动作温柔。“断断续续,准备了很久。”他轻描淡写,仿佛这耗费心力的制作过程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