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呢,昨天有个很幽默的事情。
鱼昨天不是提了一嘴,说不少兄弟抱怨牢风在家里的弟位不高。
本来就只是一句玩笑话,而且我也压根没打算在这个话题上做什么深入。
但居然真的有个兄弟认认真真地在那分析牢风的继承权问题,搞得好像这是什么女频宫廷文。
那要不让牢风来个当代版玄武门?
行了,玩笑少开啊,鱼没那个兴趣去真的写那种玩意儿。
之所以让牢风在家里显得弟位跟狗一桌其实也就是一时兴起写的一点反差,并且牢风的地位也没有表面上那么低。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在外创业的仔,老登对牢风无论是对外打击宵小还是对内各种投资砸钱那都是不咋含糊的,再加上牢风本就不着家,私以为这样的支持还算够意思了。
要是捞鱼家里能对捞鱼写文有差不多的态度……暂且不提。
不过也正是这位兄弟的出现,让捞鱼觉得有必要再捋一捋主线,顺便聊一些大伙早就想问的话题。
众所不周知,本作的第一个名字是“组乐队,为了不演端木将军”
注意核心是那个“不”字。
至少一开始鱼的设定真就是让牢风老老实实在霓虹呆着,一边组乐队一边和发癫的乐队少女们拉扯,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回国拍特摄的事情。
但结果是大部分兄弟对特摄部分的期待值远超我想象,恰好那段时间Mujica崩完了,
不知所云的人设和剧情导致鱼没有那么多耐心也没有那么多素材去像传统乐队文一样和乐队少女一个个扯犊子。
于是索性直接把乐队少女这一块从主线转为支线,把OOR彻底扶正为第一主线,特摄为第二主线,于是有了现在这本书的格局。
至于为什么其中有那么多商战的内容嘛……那就要说起让鱼开始的灵感了。
那时候鱼的上本虽然有点摆但还没完结,鱼一边随缘更新一边在各大网站上扫榜研究风向准备开新书。
然后就看到猫上大量的乐队文,也进去看了不少。
写得好嘛?肯定有不少写得好的,但要说真的把“少女乐队从默默无闻到名扬世界”这个过程写好了的,至少我是没看见哪本做得很好的。
举几个可能有点得罪人的例子。
猫上某书,鱼记不得名字了,剧情大概是主角作为制作人拉了一队人出来组杂烩乐队,抄两首歌,炒点热度,好像也都还行。
直到我看到那主角发愁,自己旗下没有主流出道的地下少女乐队,首张专辑首周只卖出了两万张,简直糊的不行的时候,
不是,哥们儿,首周两万是什么很糟糕的数字吗?那霓虹多少武道馆级别的乐队首周连两万张都卖不出去是不是该哭晕在厕所?
热知识,vaundy的出道首张专辑,如果我没记错,首周也就万来张的销量,你比vaundy还牛逼。
第二本,同样是猫上某书,写老团的,双R和萝刚在武道馆对邦玩,后脚就开始谋划着来华开鸟巢。
怎么说呢,鸟巢原来是这么好开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