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钥匙”与“铁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苏晴的存在,始终像一抹若有若无的阴影。她似乎比以往更关注李骥的病情,时常以关心基地人员健康状况为由到医疗室走动,对宋墨涵的治疗方案也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甚至会提出一些看似专业实则微妙偏离核心的问题。宋墨涵秉持着职业操守,礼貌回应,但内心的警惕从未放松。她悄悄将苏晴异常的探询记录了下来,准备在合适时机告知顾锦城。

一次,苏晴看似无意地问起:“宋医生,李骥这种情况,如果用一些特殊的神经兴奋类药物,会不会能加速他清醒?”

宋墨涵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不动声色:“任何治疗都需要权衡利弊,尤其是脑损伤患者,不当刺激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我们目前采用的是最稳妥的方案。”她注意到苏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夜色下的守护与抉择

深夜,指挥中心依旧灯火通明。顾锦城刚结束一场漫长的战术推演,疲惫地按着太阳穴。他走到窗边,望着基地沉入睡眠的轮廓,唯一亮着灯的地方,除了指挥中心,就是远处的医疗室。他知道,宋墨涵一定还在那里,守护着那个可能改变局面的关键人物。

他信步走去,没有惊动任何人。医疗室内,宋墨涵正伏在办公桌上小憩,台灯温暖的光晕洒在她脸上,柔和了疲惫的线条。她的手边,还摊开着李骥的病历和那首童谣的分析笔记。

顾锦城轻轻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动作惊醒了她,她迷茫地睁开眼,看到是他,眼神瞬间变得清澈而温暖。

“怎么不回去睡?”他低声问,带着责备的心疼。

“怕有突发情况。”宋墨涵揉了揉眼睛,“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我的定海神针。”顾锦城在她身边坐下,握住了她微凉的手。两人的手紧紧交握,无声地传递着力量。

“苏晴今天又问起李骥的用药。”宋墨涵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担忧。

顾锦城眼神一凛:“她说了什么?”

宋墨涵复述了对话。顾锦城沉默片刻,眼神锐利如鹰:“我知道了。这件事我会处理。你只管专心治疗,其他的,交给我。”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和决断。在这复杂的局面中,他必须确保宋墨涵和她所守护的秘密绝对安全。

夜色更深,浓得像化不开的墨。但在这片冰冷的黑暗中,医疗室的灯光与指挥中心的灯火遥遥相对,如同两颗相互守望的星辰。一份在生死考验与重重迷雾中淬炼出的感情,一份对职责与信念的坚守,正汇聚成穿透一切阴霾的温暖光芒。

童谣的谜题尚未完全解开,阿吉的下落依旧成谜,“影子”的威胁如芒在背,内部潜在的疑虑也需要理清。但顾锦城和宋墨涵都明白,他们正站在风暴眼的核心,唯有彼此信任,携手前行,才能揭开真相,守护他们所要守护的一切。这束在淬火中诞生的柔情之光,注定将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充满荆棘与希望的道路。第二十八章:沉默的证人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蓝调咖啡馆”的玻璃窗上,将室内切割成明暗交织的几何图案。顾锦城和宋墨涵坐在角落的卡座里,等待着那个可能掌握着关键钥匙的女人。

苏茜推门进来时,带起了门檐下一串清脆的风铃声。她穿着简单的灰色针织衫,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金丝眼镜后的眼睛迅速扫过咖啡馆,像一只受惊的鸟儿审视着环境。看到宋墨涵时,她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些——这是宋墨涵特意要求的,只让同为女性的她先与苏茜接触。

“苏博士,感谢您愿意来。”宋墨涵起身迎接,语气温和却保持专业距离。

苏茜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的背带。“我只能待半小时。”她说,声音像是被压紧的弹簧。

前十分钟的对话在冰面上滑行。每当触及NV-7a,苏茜的答案就变得简短而模糊,她的目光不时飘向窗外,仿佛在确认逃生路线。顾锦城在远处的座位观察着,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记录下她每个微小的防御性动作。

转折来自宋墨涵策略的改变。她收起录音笔,合上笔记本,将话题从NV-7a转向了一个更广阔的方向:“您读过霍普金斯大学最近那篇关于实验伦理的论文吗?关于科研人员在突破性研究中的责任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