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心垣初叩

“还好,大校。需要一点时间恢复。”宋墨涵坐直身体。

“这位是刚刚抵达的郑国锋教授,”陈宁介绍道,“国顶顶尖的神经生物学与意识研究领域的权威,也是‘烛龙’项目早期的理论顾问之一。上级特意请他来协助我们。”

郑国锋教授上前一步,向宋墨涵伸出手,语气平和却自带分量:“宋医生,你的情况陈大校已经向我简要介绍了。非常了不起!你正在进行的,是教科书上从未记载过的医疗实践。”

宋墨涵与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温暖:“郑教授,您好。我们只是摸索着前进,迫切需要您的指导。”

郑国锋点点头,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我仔细研究了林工传给我的所有数据。宋医生,你与顾队长之间的意识连接,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那个未知烙印所建立的独特‘共鸣频率’。这不仅仅是情感纽带,更可能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神经兼容性现象,或者说……是某种更深层次的生命波长匹配。”

他走到数据屏幕前,调出复杂的波形图:“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主动优化和强化这种‘共鸣’。不是盲目加深连接深度,而是像调频收音机一样,找到那个最清晰、最稳定的‘频道’,减少你在连接中的能量损耗,同时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精神一振。林静立刻与郑国锋讨论起技术细节。专业术语在房间里快速交流,一个新的、更科学的方向被提了出来。

宋墨涵听着他们的讨论,心中涌起一股新的希望。郑国锋的到来,不仅带来了顶尖的专业知识,更像是一根定海神针,让原本有些依靠直觉和勇气的救援行动,增加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小主,

在郑国锋的指导下,林静的团队开始对连接设备进行精细化调整,试图捕捉并锁定那独特的“共鸣频率”。这个过程需要宋墨涵的密切配合,她需要在不进行深度连接的情况下,尽可能清晰地“回忆”并激发那种与顾锦城意识连接时的特殊状态。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微调。宋墨涵闭目凝神,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掌心那微弱的烙印上,努力去捕捉那玄之又玄的感应。在外人看来,她只是安静地坐着,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正在自己的意识深处,一遍遍呼唤着那个名字,描绘着那个在深渊中挣扎的身影。

突然,在某个参数被调整的瞬间,她左手掌心的烙印猛地传来一阵清晰无比的悸动,不再是灼热,而是一种类似于心跳般的共振!与此同时,监测顾锦城生命体征的仪器上,代表其大脑某个特定区域活跃度的指标,出现了同步的、微弱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