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北斗下的守护与裂痕

会议伊始,便充满了无形的硝烟。

顾知行教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展示了他团队带来的初步分析报告。三维投影上,死亡谷的地下结构以惊人的精度呈现,那个被怀疑的“天然共振腔”被重点标注,其内部几何形态的规则性和能量流场的异常集中度,确实远超普通地质构造。

“各位,”顾知行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对面,“根据我们的模型推演,这个结构不仅可能被远古文明干预过,它更可能是一个……尚未完全激活的‘能量枢纽’。其内部蕴含的能量等级,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如果能够找到安全引导甚至控制其释放的方法,其战略意义和科研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我们甚至怀疑,它与某种超越当前物理认知的维度现象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用了“战略意义”、“控制释放”以及“维度现象”这样的词汇,让刘教授这边的团队成员脸色都微微一变。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低声与同伴交换着震惊的眼神。

“顾教授,”刘教授忍不住开口,语气谨慎,“我们认同这个结构的特殊性。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潜在的、巨大的不可控风险。今天上午李猛的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警告。林博士的评估显示,这种能量场对意识的影响是普遍且深入的……”

“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刘老。”顾知行语气平淡地打断,带着一种科研工作者常见的、对“意外”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个别人员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更严格的防护和心理筛查来规避。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个别案例就放弃对如此伟大发现的深入探索。欧阳博士带来的最新设备,正好可以解决这部分担忧。”他示意了一下欧阳婧。

“个别案例?”宋墨涵清冷的声音响起,如同冰泉击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站起身,将手中的平板电脑连接投影,李猛的临床观察记录、生命体征波动图、脑电图异常频谱分析,以及林薇标注出的其“锚点”记忆扭曲的详细分析,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顾教授,这不是简单的‘应激反应’。”宋墨涵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医生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客观与严谨,“这是能量场对人类意识深层结构的持续性、侵蚀性干扰。它放大并扭曲受感染者内心最脆弱、最创伤的记忆片段,导致现实认知崩溃和极端行为。

李猛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林博士的评估显示,营地内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存在类似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这种影响是进展性的,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找到有效防护和干预方案之前,任何试图‘引导’或‘控制’能量的行为,都可能成为引爆这些潜在风险的导火索,后果不堪设想。”她调出一张图表,展示了风险人员随时间和暴露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曲线清晰地指向恶化的方向。

她的陈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每一句话都落在实处,没有丝毫夸张,却字字千钧。

顾知行微微蹙眉,似乎对被打断和直面如此具体的“麻烦”感到不悦。他身后的欧阳婧却上前一步,目光落在宋墨涵身上,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竞争意味。

“宋医生,您的临床观察非常细致。”欧阳婧开口,声音清脆,语速很快,“但是,科学进步往往伴随着风险。我们团队带来了最新的神经反馈稳定仪和场域屏蔽技术,或许可以有效阻断或减轻这种‘意识残留’效应。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未知风险,就裹足不前。顾教授提出的能量引导方案,是基于大量数据模型的,如果成功,或许能反过来找到治愈这种意识干扰的方法。”她的话听起来合理,却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未经证实的技术作为了化解风险的前提。

“欧阳博士,”顾锦城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不高,却瞬间让帐篷内所有的杂音消失。他没有看欧阳婧,目光平静却极具压迫感地直视着自己的父亲,“我作为此次联合行动的现场安全负责人,必须明确我的立场:在无法确保所有一线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和士兵——生命安全和心智健全的前提下,任何涉及主动引导或激发未知能量的实验性操作,都不得进行。这是红线,没有商量的余地。”他的目光扫过顾知行团队的其他成员,“任何绕过安全规程的操作,都将被视为严重违纪,我会动用一切必要手段制止。”

他的话如同最终裁决,带着军人特有的果断和不容置疑。帐篷内一片寂静,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顾知行教授的脸色沉了下来,放在桌上的手微微握紧。父子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声地进行着激烈的角力,那不仅仅是理念之争,更夹杂着复杂的家庭情感和历史积怨——顾锦城始终无法完全认同父亲那种为了宏大目标有时不惜代价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