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符箓新思路:“印刷术”

“林柳”内甲带来的风波暂时被柳焱挡在了外面,这位炼器峰的天才师姐似乎自有其应对宗门内部压力的方法,她只让林闲安心精进技艺,不必为外事烦忧。洞府内,林闲也确实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来消化近期在炼器上的突破,并将暴涨的贡献点和灵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修为提升与知识储备。

这一日,他刚从深沉的修炼中醒来,《百脉锻元诀》运转周天,体内灵液愈发精纯浑厚,虽然距离突破炼气五层的那层薄膜依旧存在,但根基的扎实程度已远超同侪。他起身活动筋骨,目光扫过工坊一角,那里堆放着不少绘制符箓的材料——成沓的空白符纸,各色灵墨,以及几支用得半旧的灵纹笔。

炼制内甲的成功,尤其是“标准化”、“简化版”的思路验证,让他对“效率”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思维惯性,让他再次审视起符箓绘制这个同样耗时费力的过程。一张张符箓,都需要符师凝聚心神,笔触精准,灵力均匀输送,方能成功。高阶符箓自是考验真功夫,但那些用量巨大、结构稳定的低阶基础符箓,如【清洁符】【微风符】【光亮符】等,是否也存在提升效率的空间?

一个在前世司空见惯的概念,悄然浮上心头——印刷。

这个想法看似异想天开。符箓之道,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灵韵自生,每一笔都承载着绘制者的心神与灵力,岂是冷冰冰的“印刷”可以替代?但林闲的思维从不被常理束缚。他思考的是本质:符箓生效的关键,在于符文结构是否正确引动了天地间的相应规则能量。如果符文结构绝对标准,注入的能量属性与量值恒定,那么理论上,其效果应该是可复制的。

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绝对标准”和“能量恒定”。手工绘制,难免有细微偏差,灵力的输出也难以做到毫厘不差。

“或许……可以尝试制作一个‘模子’?”林闲喃喃自语。他选择从最简单的【清洁符】入手。这道符箓结构稳定,能量需求低,应用广泛,是理想的试验对象。

他取来一块质地细腻、易于雕刻的“青桐木”,又拿出绘制【清洁符】的标准图谱。他没有直接用刻刀,而是先以灵识仔细扫描图谱,将每一笔的弧度、粗细、灵力节点位置都解析得清清楚楚,在脑海中构建出完美的三维模型。

然后,他拿起一支特制的、针尖极细的灵刻笔,开始在这块青桐木上反向雕刻【清洁符】的符文。这不是简单的阴刻或阳刻,而是需要让雕刻出的凹槽,其深度、宽度、乃至侧壁的倾斜角度,都符合灵墨流动和能量导引的最佳参数。这需要极高的精度和对符文本质的深刻理解。得益于系统灌输的知识和如今强大的灵识,他勉强能够完成。

雕刻完成,一个巴掌大小、布满复杂凹槽的木质“印章”初具雏形。接下来是灵墨。普通的符墨肯定不行,需要一种粘度适中、流动性好、且能长时间保持活性灵力的特制灵墨。他尝试用几种基础灵墨调配,加入了少量增加附着力和稳定性的“胶灵液”,反复试验比例。

准备工作就绪,第一次尝试开始。林闲将特制灵墨均匀涂抹在木印的雕刻面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按压在一张空白符纸上。力度、角度、停留时间,都需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