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溯源与推演

孙长老的激动与两位长老的惊疑,并未让林闲迷失方向。他深知,发现那丝微弱的生机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其从万古沉寂中唤醒,才是真正的难题。这需要远超当前灵植学认知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孙长老,”林闲收回凝视种子的目光,语气沉稳,“若要尝试唤醒此物,仅凭感知远远不够。弟子需要查阅所有与此类上古灵植相关的记载,尤其是历代先贤尝试唤醒它们时留下的详细记录,无论成功与否。”

孙长老闻言,立刻点头:“理应如此!灵植峰与传功阁内,所有相关典籍记录,皆对你开放!”他当即取出一枚更高级别的权限令牌交给林闲,神色郑重。钱、严两位长老对视一眼,虽仍存疑虑,但此事关乎重大,他们也无法阻拦。

接下来的日子,林闲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传功阁二层那浩如烟海的古籍区,以及灵植峰内部防守更为严密、收藏着更多孤本与实验记录的藏书密阁。

他所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玉简与兽皮卷。其中大部分记载都残缺不全,字迹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与猜测。历代先贤的尝试记录更是触目惊心:有长老耗费百年修为,以精纯乙木真元强行灌注,结果种子灵性彻底溃散;有阵法大师布下夺天地造化的聚灵大阵,引动海量灵气冲刷,种子却如顽石般毫无反应,甚至表面出现裂纹;更有甚者,试图以异火煅烧,以雷霆刺激,结果无一例外,皆以失败告终,许多珍贵的种子更是在这些激进的手段下彻底化为飞灰。

这些失败的经验,如同一幅幅悲壮的画卷,描绘着前人在未知领域的艰难探索,也无声地诉说着此事的艰难与绝望。寻常修士面对这些记录,只怕早已心灰意冷,或被前人的固定思维所束缚。

但林闲不同。

他在藏书阁内寻了一处僻静角落,《分神化念诀》悄然运转至当前所能承受的极限。主灵识如同高速运转的核心处理器,以惊人的速度浏览、记忆、理解着一份份古籍与记录中的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同时,数缕分神被剥离出来,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缕分神专门负责归纳整理所有失败案例中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寻找前人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另一缕分神则专注于分析那些古籍中关于上古时期天地环境、灵气特性的模糊描述,试图拼凑出那个时代的背景。 还有一缕分神,则在系统开辟的辅助运算空间中,结合系统知识库内那些关于植物生理、种子休眠机制、环境适应与进化,乃至一些涉及高能物理和共振原理的现代理论模型,进行着超高速的推演与模拟。

他的大脑仿佛化作了一个超级算力中心,同时处理着来自历史、实践、理论三个维度的海量信息。精神力在以恐怖的速度消耗,但他眼神依旧清明,甚至越来越亮。因为他正在从无数失败与碎片信息中,逐渐剥离出接近真相的脉络。

数日不眠不休的高强度推演后,林闲合上了面前最后一卷记录着某位先贤以“九幽寒泉”浸泡种子导致其冻结碎裂的兽皮卷。他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洞悉本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