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终于亮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驱散了一些黑暗和恐惧。林墨和王磊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就拿着那个装着相框的盒子,开车前往郊外。
郊外的空气很清新,阳光明媚,但林墨的心里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他不知道烧掉相框能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那个诡异的影子会不会就此消失。
他们在郊外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王磊拿出打火机,点燃了盒子。火焰慢慢升起,吞噬了盒子和里面的相框。林墨看着火焰,心里有些复杂,既有一丝解脱,又有一丝不舍。
就在相框快要被烧完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阴风,火焰猛地窜起,发出“噼啪”的响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弥漫开来,让林墨和王磊忍不住捂住了鼻子。
他们看到,在火焰中,似乎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在挣扎、嘶吼。那人影伸出手,朝着他们的方向抓来,嘴里似乎还在说着什么,但他们听不清。
王磊吓得拉着林墨后退了几步,“快走!这里不对劲!”
林墨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他点了点头,和王磊一起转身就跑,钻进车里,飞快地离开了郊外。
坐在车里,林墨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燃烧的地方,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不知道那个在火焰中挣扎的人影是谁,但他知道,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可能变得更加可怕了。
第三章:染血的照片
回到市区后,林墨和王磊都心有余悸。他们找了一家咖啡馆坐下,点了两杯咖啡,试图平复一下心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才那是什么东西?”王磊端着咖啡杯的手还在微微发抖,“那相框里竟然真的有东西。”
林墨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它好像很恨我们。”一想到火焰中那个挣扎嘶吼的人影,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早知道这么邪乎,我们就不该碰那个相框。”王磊说,“现在怎么办?我们把它烧了,会不会激怒它?”
林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皱着眉头,“我也不知道,但事已至此,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那个诡异的影子没有再出现,家里的东西也没有再发生变化。林墨和王磊都以为烧掉相框真的解决了问题,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
然而,他们都低估了那个“怨”字背后的力量。
一周后的一天早上,林墨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显示着一张照片。他拿起手机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照片上是他的卧室,而在卧室的墙角,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影穿着白色的衣服,长发披肩,脸部被头发遮住,看不清容貌。最可怕的是,照片上的时间显示是凌晨三点,正是他睡得最熟的时候。
林墨的心跳得飞快,他猛地回头看向墙角,那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但他知道,照片不会说谎,那个东西昨晚来过他的卧室。
他赶紧把照片发给王磊,王磊很快回复了消息。
“这是什么?你拍到的?”王磊的消息里充满了震惊。
“是我手机自动拍的,我醒来的时候就看到了。”林墨回复道,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
“它竟然跟着你回来了!”王磊发来一个惊恐的表情,“我们该怎么办?烧了相框都没用。”
林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感觉自己陷入了绝望。那个东西似乎像跗骨之蛆一样,怎么都摆脱不掉。
第四章:镜中的窥视
林墨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反复放大手机里的照片。人影的轮廓在像素颗粒中扭曲,白色衣摆边缘像是浸了水的纸,微微发皱。他盯着照片里人影的位置看了半晌,总觉得墙角的空气比别处更冷,仿佛还残留着某种不属于人间的寒气。
“叮咚——”门铃突然响起,林墨吓得手机差点脱手。他屏住呼吸,透过猫眼看向门外,是王磊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站在楼道里,脸色比昨天更白。
“你总算开门了,打你电话也不接。”王磊挤进门,反手锁上防盗门,“我查了一晚上资料,发现这种带血字的老物件很可能附着‘地缚灵’,光烧掉载体没用,得找到怨气的源头。”
他把背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在茶几上:桃木剑、八卦镜、黄符纸,还有一叠泛黄的旧报纸。“这是我托人从旧货市场淘来的,1947年的《申城晚报》,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林墨拿起报纸,油墨味混杂着霉味扑面而来。报纸的社会版角落有一则短讯:“静安寺路老宅离奇失火,一女子不幸身亡,现场发现烧焦相框残片。”旁边配着模糊的火场照片,断壁残垣间隐约能看到红木相框的残骸。
“1947年……”林墨忽然想起外婆的出生年份,“外婆说过她小时候住静安寺路,难道照片上的女人和这场火灾有关?”
话音刚落,客厅的穿衣镜突然发出“咔哒”轻响。镜面原本蒙着层薄灰,此刻竟变得光洁如新,映出两人惊慌的脸。更诡异的是,镜中他们身后的墙角,站着那个穿白衣的人影,长发正缓缓遮住镜面。
“别看镜子!”王磊抓起桃木剑指向镜面,“这是它的怨气凝聚处!”
林墨猛地转头,身后空荡荡的墙角什么都没有,但镜子里的人影已经抬起头,长发缝隙中露出一只充血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镜外。他感觉头皮像被针扎似的发麻,转身就想去捂镜子,却被王磊死死拉住。
“千万别碰!怨气会顺着接触缠上你。”王磊把黄符纸贴在镜面上,“我查过,镜中影是灵体的‘显形镜’,它能通过镜子监视我们,甚至……”
话没说完,镜面突然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血一样顺着符纸边缘流淌。贴在镜面上的黄符瞬间变黑,“滋啦”一声燃起小火苗。镜中的人影伸出惨白的手,指甲泛着青黑,正慢慢穿过镜面!
“快跑!”王磊拽着林墨冲进卧室,反手锁上门。两人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能清晰听到客厅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还有女人若有若无的啜泣声。
“它进来了……”林墨的声音发颤,“刚才镜中它的手腕上,有个梅花胎记!和照片上女人的胎记一模一样!”
卧室的台灯突然闪烁起来,光影交错间,墙壁上浮现出奇怪的水渍。水渍慢慢汇聚成字,正是那个褪色的“怨”字,只是这次旁边多了两个字:“还我”。
第五章:老宅秘闻
整整一夜,林墨和王磊都缩在卧室不敢出去。直到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客厅的异响才渐渐消失。两人壮着胆子打开门,发现穿衣镜已经碎裂成蛛网,地上的玻璃碎片里混着几根乌黑的长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必须去老宅找线索。”王磊用镊子夹起长发装进证物袋,“灵体的记忆会附着在旧居,说不定能找到当年的真相。”
再次来到外婆的老宅,阳光却驱不散院里的阴冷。林墨推开卧室门,床头柜的抽屉半开着,里面露出个蓝色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本线装日记,纸页已经泛黄发脆。
“这是外婆的日记?”林墨翻开第一页,娟秀的字迹写着:“民国三十六年冬,阿姐把最喜欢的珍珠相框送给我,说等她嫁人就挂在新房里。”
日记断断续续记录着姐妹俩的生活:阿姐名叫苏晚,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绣娘;1947年春,苏晚认识了商人张先生,两人很快订婚;同年秋,苏晚发现张先生已有家室,争执中被推倒撞到桌角,额头流血滴在了相框上。
“她用血写了‘怨’字!”林墨指着日记里的插画,相框背面赫然画着那个血字,“后来苏晚被张先生锁在老宅,一场大火烧了房子,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
日记最后一页被烧得残缺不全,只剩下几个字:“阿姐没死,在镜子里……等我”。
“所以外婆一直知道姐姐没死?”王磊恍然大悟,“苏晚的怨气来自被背叛和焚烧之痛,她的灵体被困在镜子里,靠相框里的血迹维持形态。”
这时,客厅传来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两人跑出去,看到一个穿中山装的老者正在翻外婆的遗物,手里拿着和日记里一模一样的珍珠相框残片。
“你是谁?”林墨厉声质问。
老者转过身,脸上满是皱纹,眼眶通红:“我是张景明的孙子,来找当年的真相。”他从怀里掏出封信,“这是爷爷临终前交我的,说他当年没放火,是苏晚小姐自己锁了门……”
信里写着惊人的真相:苏晚发现自己怀孕后,不愿破坏张先生的家庭,选择留在老宅。1947年冬夜,她在镜前梳妆时,烛台被风吹倒引燃窗帘,她为了保护未出生的孩子,用身体挡住火舌,最终和孩子一起葬身火海。相框上的血字,是她临终前用血写的“愿”字,希望孩子能平安,却被烧得只剩“怨”字。
“原来不是怨恨,是心愿……”林墨的声音哽咽了,“外婆把相框藏起来,是怕姐姐的灵体不安。”
第六章:血字归真
老者走后,老宅里突然刮起一阵暖风。客厅的穿衣镜自动复原,镜中映出苏晚的身影,这次她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腹部微微隆起。
“她在等我们完成她的心愿。”王磊看着镜中人影,“灵体执念不散,是因为心愿未了。”
林墨想起日记里苏晚最爱的绣品,跑到阁楼翻出一个樟木箱。箱子里放着件未完成的婴儿肚兜,上面绣着半朵梅花。他拿起绣花针,按照日记里的图样继续绣下去。
当最后一针落下,肚兜上的梅花突然泛起红光。镜面里的苏晚轻轻抚摸腹部,身影渐渐变得透明。镜面上的水渍重新汇聚,褪色的“怨”字慢慢舒展,最后变成完整的“愿”字。
“谢谢你们……”镜中传来温柔的女声,苏晚的身影化作点点星光,融入晨光中。相框背面的血字彻底褪去,露出淡淡的梅花印记。
林墨把肚兜和相框收好,老宅里的阴冷气息一扫而空。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积灰的地板上,仿佛有温暖的手轻轻拂过。
“结束了?”王磊看着镜面,那里已经恢复成普通的镜子。
林墨点点头,眼眶湿润:“结束了,她终于可以安心离开了。”
离开老宅时,林墨回头望了一眼。青砖黛瓦在阳光下泛着暖意,屋檐下的风铃轻轻作响,像是谁在低声浅笑。他知道,外婆守护了一辈子的秘密,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圆满。
回到公寓,林墨把修复好的相框摆在书桌上,里面放了张苏晚的照片。相框背面的“愿”字虽已褪色,但他总能在夜深人静时,看到淡淡的红光在字间流转,仿佛有温柔的目光在守护着这个家。
王磊后来把这段经历拍成了纪录片,却在播放时发现所有灵异画面都变成了温暖的光影。观众都说这是最感人的治愈故事,只有林墨知道,那是苏晚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爱与原谅的力量。
雨过天晴的午后,林墨坐在书桌前,看着相框里苏晚的笑容。他忽然明白,那些所谓的恐怖灵异,不过是未了的心愿在时光里的低语。当真相揭开,怨气消散,留下的只有跨越岁月的温柔与牵挂。
相框背后的血字早已褪色,但那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时光里,温暖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第七章:余温未了
平静的日子过了三个月,林墨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他把外婆的老宅修缮一新,每周都会回去打扫,坐在当年外婆讲故事的沙发上,仿佛还能听到祖孙俩的笑声。书桌上的相框总是一尘不染,苏晚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这天傍晚,林墨加班到很晚,刚走出办公楼就下起了小雨。他撑起伞往地铁站走,路过街角的古董店时,橱窗里的一个物件让他停下了脚步——那是个和苏晚同款的珍珠相框,只是边角有些磨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要买相框吗?”店主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笑着递过相框,“这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背后还有特殊印记呢。”
林墨接过相框翻转,背面果然有个淡淡的梅花印记,和苏晚的相框一模一样。他的心跳突然加速,指尖触到相框时,传来熟悉的温暖触感,就像苏晚的灵体残留的温度。
“这相框有什么来历吗?”林墨轻声问。
老先生翻出账本:“去年收的,说是静安寺路老宅拆迁时找到的。原主人说,这是当年一位绣娘的嫁妆,她妹妹一直珍藏着。”
林墨的眼眶瞬间红了,这一定是外婆当年偷偷藏起来的另一个相框,苏晚的灵体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他买下相框,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雨水打湿了肩膀也浑然不觉。
回到家,林墨把两个相框并排摆在书桌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两个相框背面的梅花印记慢慢重合,发出柔和的白光。白光中浮现出模糊的画面:年轻的外婆和苏晚坐在窗前绣花,苏晚温柔地抚摸着孕肚,外婆在旁边笑着递过丝线。
画面散去后,相框上的白光渐渐隐去,只留下淡淡的暖意。林墨忽然明白,苏晚从未离开,她的爱和心愿化作温暖的印记,永远留在了亲人身边。
王磊听说后赶来,看着两个相框啧啧称奇:“原来灵体也能留下温暖的记忆,我以前拍的恐怖片都白做了。”
林墨笑着递过外婆的日记:“其实所有的灵异背后,都是未了的情感。当爱超越恐惧,怨气自然会变成守护的力量。”
那天晚上,林墨做了个温暖的梦。梦里苏晚抱着婴儿站在阳光下,外婆在旁边笑着挥手,她们的身影渐渐融入光芒中,只留下一句温柔的低语:“我们一直都在。”
醒来时,晨光正透过窗帘照在相框上,两个相框背面的印记泛着淡淡的光泽。林墨走到书桌前,轻轻抚摸着相框,知道那些跨越时空的牵挂与守护,会像这晨光一样,永远温暖着他的人生。
第八章:时光回响
秋末的周末,林墨带着两个相框回到老宅。他把苏晚的照片放进新找到的相框,挂在客厅的墙上,正好对着外婆常坐的沙发。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照片上,苏晚的笑容仿佛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