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教官!” 赵航条件反射般地吼道,声音有点发虚。
陈锋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精准地锁定了他:“你来复述一下,在遭遇高密度‘星尘暴’时,护盾偏转力场发生器超载临界点与引擎过载保护阈值之间的动态平衡公式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确保舰体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利用这个平衡点进行极限机动规避?”
轰!赵航的脑子彻底一片空白。星尘暴?临界点?阈值?动态平衡?这些词分开来他好像都听过,但组合在一起,简直就是天书!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呃…啊…”声,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能感觉到马克西姆投来的嘲讽目光,也能感觉到旁边那个新来的女学员带着一丝好奇和…同情的注视。
就在赵航即将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彻底“社死”,恨不得找个陨石缝钻进去时,一个轻柔却异常清晰、带着一丝独特书卷气的声音,在他身侧响起:
“报告教官,关于护盾偏转力场与引擎保护的动态平衡,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实时的能量流优先级仲裁机制?”
唰!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陈锋那万年不变的目光,都转向了声音的来源——坐在赵航旁边的林露。
林露站了起来。她身姿纤细,穿着合身的学员制服,乌黑的长发柔顺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她的脸颊因为突然成为焦点而微微泛红,像初春的桃花,但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眸里,却闪烁着冷静而专注的光芒,没有丝毫慌乱。
陈锋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这是他第一次对这个破格录取的“文科生”投去审视的目光。
林露深吸一口气,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她没有看复杂的模型,而是直接面向教官和全班同学:
“是的,教官。我认为可以将这个过程简化为一个三环反馈模型。” 她白皙的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那里有一块无形的逻辑画板。
“第一环:威胁感知。 护盾负载感应器实时监测星尘粒子流冲击强度A(单位:兆焦耳/秒·平方米)。当A超过预设阈值A_threshold,系统进入高负载预警状态。”
“第二环:核心状态监控。 引擎系统实时反馈核心温度T_core和等离子体流稳定性参数Sigma。引擎过载保护机制的触发条件是:T_core逼近材料极限T_max,或Sigma低于维持稳定燃烧的最低阈值Sigma_min。”
“第三环:动态仲裁器。 这是平衡的关键。它根据实时威胁等级(A/A_threshold)和引擎状态风险指数(Max(T_core/T_max, Sigma_min/Sigma)),计算出一个动态优先级权重W。其核心函数可表述为:W = α * (A/A_threshold) + β * Max(T_core/T_max, Sigma_min/Sigma),其中α和β是根据舰船类型和任务优先级设定的加权系数。”
“当W > 1时,意味着系统整体风险超过安全阈值。此时,动态仲裁器会强制按比例降低护盾偏转力场的功率输出P_shield,牺牲部分防护能力,以换取引擎的安全裕度。功率降低幅度Delta_P = K * (W - 1),K是衰减系数,与舰体结构强度直接相关。”
“因此,进行极限规避机动时,” 林露的目光转向赵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驾驶员并非不能触碰临界点,而是必须时刻关注这个动态权重W,并清晰理解牺牲护盾强度(Delta_P)与获得机动空间/引擎安全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精确的数据感知和…对舰船极限的直觉把握。” 她最后一句,仿佛是对赵航之前疯狂驾驶的一种另类注解。
整个理论穹顶鸦雀无声。没有复杂的公式堆砌,没有深奥的物理术语轰炸,林露用清晰无比的语言逻辑链条,将那个让赵航抓狂的“动态平衡”拆解得明明白白。她甚至点出了赵航天赋的核心——直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