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桥内,所有人都紧盯着代表无人机位置的、微弱到几乎看不见的光点,以及正在缓慢建立起来的、延迟传回的数据流和模糊影像。
最初的航段相对顺利。无人机利用NV-001星域本身的死寂和背景噪音作为掩护,小心翼翼地靠近。
当距离缩短到一千公里时,传回的画面开始出现细微的干扰波纹。
“接近目标隐形力场边缘。无人机受到轻微空间扭曲干扰。”操作员报告。
“调整飞行参数,适应扭曲。继续前进。”军洛冷静指挥。
五百公里。干扰加剧,传回的画面开始抖动,数据包丢失率上升。无人机自身的隐匿场与巨兽的隐形力场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微观相互作用,如同两股不同的水流交汇处产生的紊流。
三百公里。第一幅相对清晰的特写画面传回!
只见巨兽那暗红色的、如同熔铸而成的“表皮”占据了整个视野。那并非光滑的岩层或金属,而是布满了不断微微蠕动、仿佛活体组织般的褶皱和沟壑。一些区域镶嵌着巨大的、如同黑曜石般的板块,表面流淌着暗红色的能量纹路。近距离看,更觉其宏伟与狰狞。
“发现能量吸收口!数量众多!”赵娜标记出画面中一些周期性开合的、如同火山口般的巨大孔洞,边缘闪烁着危险的能量弧光。“口径……足以吞下一艘护卫舰。”
“发现防御性结构!”另一幅画面显示,在一些相对平坦的区域,分布着无数个半球形的隆起,当无人机镜头扫过时,其中一个隆起的表面突然滑开,露出下方闪烁着红光的、如同晶体簇般的炮口,随即又迅速闭合。“炮台类型未知,反应极其迅速。”
还有大量小型的、形态各异的熵噬者,如同工蜂围绕蜂巢般,在巨兽表面起起落落,有的钻进较小的孔洞,有的则吸附在表面,似乎在执行维护或能量传递任务。
整个巨兽的表面,就是一个繁忙、危险且充满未知科技的死亡地带。
一架无人机冒险靠近一个巨大的、正在缓缓开启的物质吸入口,试图窥探内部结构。就在它即将传回内部影像的瞬间——
刺啦!
该无人机的信号瞬间消失,代表其位置的光点在战术屏幕上熄灭。
“无人机7号失联!失联前检测到高强度能量扫描和锁定!”操作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被发现了。其他无人机,立刻撤离当前高危区域,分散侦察!”军洛立刻下令。
剩余的无人机迅速改变航向,如同受惊的鸟群四散开来,从不同角度继续捕捉数据。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每一秒都可能有一架无人机被那无形的防御系统发现并摧毁。
舰桥陆战队指挥中心,军洛通过内部频道,看着传回的那些清晰的防御炮台和入口影像,对正在待命的精英队员们说道:“都看清楚了吗?看到那些‘门’和‘眼睛’了吗?把它们的位置记在脑子里。下次我们来,就不用那么客气地‘敲门’了。”
频道里沉默了一下,随即一个略显年轻的队员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带着点黑色幽默:“明白,长官。我们一般管那叫‘爆破入口’。”
军洛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没有批评,也没有赞同,只是继续专注于指挥无人机规避。
侦察行动在刀尖上持续了半个小时,最终,在损失了四架宝贵的“幽灵”无人机后,剩余的单位带着满载的数据,开始沿着预设的安全路径返回。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安全回收进“守护者”号机库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海量的数据被迅速汇总、处理。一个细节丰富、结构清晰的“巢穴之心”外部模型呈现在主屏幕上。能量吸收口、防御炮台、小型单位出入口、能量导管网络……都被详细标注。
“根据数据建模,目标表面防御密度极高,几乎没有火力盲区。”赵娜分析道,“但其能量核心区域的防御似乎尤为集中,外围相对薄弱。物质吸收口在开启时,其周边的防御会短暂减弱,可能是为了避免误伤摄入物。”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陷阱。”周孜婷凝视着模型,缓缓说道,“它需要吞噬物质,这就给了我们可乘之机。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接近并攻击其核心,将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抵近侦察成功了,他们终于解剖了这只隐形巨兽的外部结构。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猎杀这头巨兽的、更加艰辛和危险的挑战。每一点信息的获取,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而前路,依旧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