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源解析度提升至97.8%。”赵娜清冷的声音在舰桥响起,打破了沉默。“定位坐标已锁定,位于一颗类地行星残骸内部。行星地表……无生命迹象,无能量反应,符合‘吞噬者’彻底清理后的典型特征。但信号源本身结构异常稳定,似乎受到某种独立供能系统的保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在彻底毁灭后还能存续的信号,”林露站在生命科学控制台前,眉头微蹙,眼中流露出一种混杂着悲伤与好奇的光芒,“就像大火燎原后,唯一幸存的种子。舰长,我认为值得一看。这不仅仅是回应一个呼唤,更是……一次对‘吞噬者’行为模式的近距离考古。”
鸿宇立刻接口,语气带着他特有的、发现新谜题时的兴奋:“同意!‘吞噬者’通常抹除一切,为何独留此物?这不符合它的行为逻辑,除非此物本身蕴含了它也无法理解,或者需要记录的信息!这可能是我们理解其‘记录’本质的关键!”
军洛双臂环抱,站在战术态势台前,声音沉稳如铁:“战术上,这是高风险区域。信号可能是诱饵。但正因如此,忽视它可能意味着错过一个了解敌人战术,甚至发现其弱点的机会。我建议执行高戒备等级侦察程序。”
周孜婷的目光扫过她的团队成员,最终落在主屏幕上那个固执闪烁的光点上。睿智与直觉在她心中权衡。最终,她做出了决定,声音清晰而坚定:“命令:改变航向,前往信号源坐标。全员进入三级战斗戒备。赵航,飞行联队待命,准备执行可能的行星表面侦查或掩护任务。宏宇,工程部准备适应性登陆载具和采样设备。让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种子’,能在这样的毁灭中存活下来。”
“守护者”号庞大的舰身优雅地在虚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引擎喷射出幽蓝色的尾流,如同巨鲸转向,潜向更深邃的黑暗。
随着距离拉近,目标星系的惨状逐渐清晰。恒星是一颗垂死的、黯淡的红矮星,光芒微弱得仿佛随时会熄灭。星系内几乎没有完整的大型星体,只有无数破碎的小行星带和星尘,如同被碾碎的骨骼,环绕着垂死的太阳。而信号来源的那颗行星,则是一颗孤零零的、悬挂在墓地中的灰色球体。
“进入近地轨道。开始高精度扫描。”周孜婷命令道。
观测窗外的景象,让整个舰桥陷入了一种窒息的寂静。
行星地表,并非预想中的撞击坑和破碎地貌,而是……一片光滑、平坦、反射着恒星微弱红光的诡异平面。仿佛整个星球被投入了一个无形的熔炉,表面彻底熔化后又迅速冷却,形成了一层完整的、没有任何缝隙的玻璃质外壳。没有山脉,没有河流,没有海洋的痕迹,只有一片死寂的、了无生机的琉璃平原,延伸至视野的尽头。偶尔有些地方因内部应力而翘曲、碎裂,形成狰狞的、冻结的波浪状结构,更添几分非现实的恐怖。
“全球地表玻璃化……”赵娜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稍快,“检测到极端高温作用残留,能量级别……远超我们已知的任何武器系统,包括‘吞噬者’常见的轨道轰炸。这更像是一种……行星级别的‘消毒’。”
“扫描到微弱能量源,位于行星地核深处,与信号源坐标重合。”小七的合成音响起,“信号源外部包裹着极厚的岩层和某种高密度合金结构,其设计目的似乎是……绝对物理防护,而非能量屏蔽。”
“能把一个星球烧成玻璃珠子,‘吞噬者’这次可真是下了血本。”赵航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飞行员特有的、用玩笑掩盖震撼的语气,“这地方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咱们的登陆舱怕不是要变成溜冰鞋?”
宏宇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带着工程师面对难题时的专注:“地表硬度极高,但并非无法突破。我可以改装一台重型工程钻探舱,加装相位震荡钻头,应该能打穿这层玻璃壳。就是下去之后,环境可能会比较……‘紧凑’。”
周孜婷沉吟片刻,果断下令:“宏宇,立刻执行钻探舱改装。侦察队由你负责,林露、鸿宇随行,负责科学评估。军洛,选派一支精锐陆战队护送。赵航,飞行联队在轨道提供警戒,有任何异常,立即报告。”
“明白!”众人的回应铿锵有力。
数小时后,经过紧急改装的“开拓者-III型”重型钻探舱,如同一颗沉重的钢铁种子,从“守护者”号腹部脱离,向着下方那颗死寂的灰色星球坠落。钻探舱内部空间狭小,充满了液压油和臭氧的味道,各种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宏宇坐在主控位,熟练地调整着钻头参数;林露和鸿宇紧挨着坐在观测窗前,透过加厚的舷窗望着外面那片无限延伸的、光滑得令人心悸的琉璃平原;四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则沉默地坐在后方,检查着手中的武器,气氛凝重。
“准备接触地表。”宏宇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所有人,抓紧了,可能会有点颠簸。”
钻探舱底部喷射出减速火焰,稳稳地悬停在距离地表数米的高度。紧接着,底部中央那巨大的、旋转着发出低沉轰鸣的相位震荡钻头,猛地向下探出,与玻璃化的地表接触。
“滋——嘎——!!!”
一阵刺耳欲极的高频摩擦声和剧烈的震动瞬间传遍整个舱体,仿佛有无数玻璃碎片在刮擦着每个人的耳膜和神经。钻头与地表接触点迸发出刺眼的亮白色火花和飞溅的、熔融状态的玻璃碎屑,将舱外映照得一片诡异的光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老天……这玩意比我想象的还硬!”宏宇紧盯着控制面板上飞速跳动的数据,手上动作不停,“能量输出提升15%!稳住!”
林露脸色有些发白,手指紧紧抓住座椅扶手,目光却死死盯着舷窗外那被钻头一点点破开、如同破碎冰面般向四周蔓延裂纹的地表。这是一种绝对的、令人绝望的死寂被强行打破的景象。
鸿宇则显得异常兴奋,几乎将脸贴在了舷窗上,喃喃自语:“不可思议……这种均匀的玻璃化,需要瞬间的、行星尺度的能量释放……这技术……‘吞噬者’是如何做到的?或者说,它为什么要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毁灭吗?”
经过十几分钟令人牙酸的噪音和持续震动,钻探舱终于突破了最后一段坚硬的地壳,进入了一个相对松软的岩层区域。速度陡然加快,周围陷入一片黑暗,只有钻头前端的光芒照亮着不断向上掠过的、被粉碎的岩石断面。
他们不断向下,向着行星的深处,向着那个微弱的信号源头沉去。深度计的数字不断跳动,一千米、五千米、一万米……压抑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累积,仿佛他们正钻入一个巨大坟墓的深处。
“接近目标深度。”宏宇报告道,声音在狭窄的舱室里回荡,“扫描显示前方有一个空腔……等等,钻头前方阻力消失!”
话音刚落,钻探舱猛地向下一沉,伴随着一阵失重感,然后重重地落在某个坚硬的平面上。剧烈的震动让舱内所有人都晃了一下。
“到达目标空腔。”宏宇长出一口气,关闭了主钻头系统,舱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低鸣。他切换到外部照明,几盏高功率探照灯亮起,刺破了下方的黑暗。
他们似乎位于一个巨大的、人工开凿的地下洞穴中。洞穴的穹顶很高,隐没在灯光无法完全照亮的黑暗中。而他们的钻探舱,正停在一个巨大的、布满灰尘和碎石的平台上。
“空气成分……惰性气体为主,无有害物质,可以呼吸,但极度干燥。”林露看着环境监测仪的数据说道。
“准备开启气密门。”军洛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他率领的陆战队员已经在钻探舱出口处就位,枪口对准门外,呈警戒队形。
气密门伴随着一阵液压嘶鸣声缓缓开启,一股冰冷、干燥、带着万年尘封气息的空气涌入舱内,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众人依次走出钻探舱,脚踏在覆盖着厚厚灰尘的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探照灯的光柱在巨大的空间中扫过,照亮了眼前的景象。
他们正站在一个无比宽阔的大厅边缘。大厅的中央,静静地矗立着一个物体。
那是一个大约十米高、呈不规则多面体的结构,通体由一种暗哑无光的深灰色金属构成,表面布满了极其繁复、细密的几何纹路,但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和破损痕迹。它没有任何明显的入口或接口,就那么孤零零地立在空旷大厅的中央,像一座沉默的方尖碑,又像一口巨大的、为整个文明准备的棺材。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悲伤和死寂的气息,从它身上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