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故都舌战,南隅静观

气氛压抑而凝重。长长的谈判桌一侧,坐着以英、法公使为首的七八名西方外交官,个个面色严肃,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另一侧,只有顾维民等三人,身形笔挺,面色平静,与对面的阵势形成鲜明对比。

英国公使朱尔典本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老公使率先发难,操着带有浓重伦敦口音的中文,语调傲慢:“顾先生,贵方在北地的军事行动,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与国际条约所保障的现状,损害了各国在华商业利益与侨民安全。我代表与会各国,要求贵方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将军队撤回原有防区,并就此事向国际社会做出解释与保证!”

顾建霖民不慌不忙,等翻译完毕,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公使先生,首先,我需要纠正您一个基本概念。北地,自古以来便是华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军在自己的国土上,驱逐非法占据我土地、掠夺我资源、屠戮我百姓的侵略者,行使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卫权与合法权利。此乃华国内政,何来‘破坏稳定’之说?又何须向任何外国做出解释与保证?”

他语速平稳,却字字如刀,直接从根本上否定了对方指责的合法性。

法国公使忍不住插话,语气激动:“那我们的利益呢?我们的侨民呢?你们的炮火已经威胁到了我们在营口、在辽南的设施和人员!”

“对于在合规范围内的外国合法商业利益与侨民安全,我方一贯予以尊重和保护。”顾维民应对自如,“但前提是,这些利益与人员,不得被用于庇护日军残部,不得妨碍我军正当的军事行动。至于您提到的所谓‘威胁’,我方有充分证据表明,是个别国家的人员和设施,首先出现了‘不合时宜’的举动,甚至藏匿敌方人员。相关证据,我方已通过《启明报》公之于众。若要追究责任,恐怕贵方更应自查。”

他巧妙地利用之前制造的“证据”,反将一军。

接下来,便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顾维民带领的小组,面对轮番的质问、威胁甚至隐含的战争恫吓,始终沉着冷静,引经据典(国际法、历史条约),据理力争。他们不再像旧式外交官那样唯唯诺诺,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奉垣扞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作为后盾。

“如果贵方认为,可以通过施压迫使奉垣放弃收复国土,那无疑是误判了形势。”

“和平,我们渴望;主权,我们绝不放弃!若有人想将战争强加给我们——”顾维民目光扫过对面一众公使,重复了霍元帅的那句话,语气铿锵,“你要战,那便战!”

这股毫不妥协的强硬姿态,让习惯了清政府式“量华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外交的列强代表们,感到极度不适和震惊。他们发现,恐吓和旧有的那套殖民话语,在这群来自奉垣的“新式”外交官面前,彻底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