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裂隙”并非浪得虚名。
“夜影号”结束了最后一次长距离跃迁,一头扎进这片仿佛被宇宙遗忘的角落时,银辉立刻感受到了与“静默星云”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这里并非死寂的灰白,而是充满了混乱与危险的“喧嚣”。
视野所及,是漫无边际的、如同泼墨般的暗色星尘,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缓慢而庞大地盘旋、涌动,形成了无数巨大的、仿佛能吞噬光线的漩涡和暗流。遥远的恒星光芒穿过这厚重的尘埃帷幕,变得支离破碎、黯淡昏黄,如同垂死之人的眼眸。
空间结构极不稳定。导航仪上的星图时不时会出现短暂的错乱和跳跃,显示飞船正同时处于数个矛盾的坐标点上。引力读数如同发疯般剧烈波动,时而将飞船猛地拉向某个看不见的质量源,时而又仿佛置身于虚无,失去所有参照。
更危险的是那些随机出现的、规模较小的空间裂隙。它们如同无形的刀刃,悄无声息地撕裂空间,有时会喷吐出高能粒子流或未知辐射,有时则会形成短暂的引力陷阱,稍有不慎,飞船就会被撕碎或拖入未知的维度。
银辉不得不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航行中。“秩序火种”提供的空间结构模型和引力场计算知识发挥了巨大作用,结合“夜影号”优化后的传感器,他能提前零点几秒预判到大多数空间异常,并进行惊险万分的规避。这就像是在一片布满看不见的陷阱的雷区中跳舞,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对飞船的操控也要达到毫厘不差的境界。
这极大地延缓了他的航程。原本预计数日即可抵达的坐标,照目前的速度,恐怕需要耗费数周甚至更久。
而德尔塔-7的求救信号,自那次之后,再也没有响起过。这不祥的寂静,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银辉心头。他不知道那个“架构者”节点是否已经彻底崩溃,或者正在遭受无法想象的折磨。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航行,对精神和身体的消耗是巨大的。银辉只能抓住一切短暂的平稳期进行冥想和休息,试图加快力量的恢复。“律法之种”在“秩序火种”的滋养下,恢复速度尚可,但距离完全状态仍遥不可及。他尝试着更深层次地融合两种力量,但进展缓慢,这两种力量本质上一个偏向于绝对的、冰冷的客观秩序,另一个则源于主观的共识与定义,调和它们并非易事。
在一次难得的、持续了数小时的相对平稳航行中,银辉沉浸在对“存在锚定”技术的思考里。这是“秩序火种”中记载的、能够对抗信息湮灭的高级技术,或许能对德尔塔-7有所帮助,或者未来用于对抗“虚空之咽”。但他目前能理解的,仅仅是其最皮毛的理论框架。
就在他冥思苦想之际,一股极其微弱、但异常熟悉的“感觉”,如同冰冷的蛛丝,轻轻拂过他的感知边缘。
不是德尔塔-7的信号。
而是……“苍白之雾”的气息!
银辉猛地从冥想中惊醒,瞳孔骤缩。他立刻调动所有感知,仔细搜寻那股气息的来源。
很淡,非常淡,仿佛是经过了极度稀释和扩散后的残留,混杂在混乱的星际尘埃和辐射背景中,几乎难以分辨。但它确实存在,带着那种独有的、剥离意义的“虚无”感。
“秩序火种”确认了他的判断:【检测到低强度‘归一’效应残留信息,扩散模式分析……源点距离遥远,非直接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