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渡鸦号”停泊的机库,银辉将来自“回响”的信息与奇诺分享了部分,主要是关于需要尽快修复飞船和寻找“星尘之民”避难所的必要性。过于骇人的真相,暂时不适合让这个年轻的助手承受。
当务之急,是利用“第七守望站”残骸这暂时的安全环境,以及“回响”提供的技术资料,对“渡鸦号”进行尽可能的修复。
银辉首先仔细研究了“回响”给予的星图和技术资料。星图范围极广,涵盖了“架构者”文明鼎盛时期所探索的庞大疆域,但大部分区域现在已被标记为“失落”、“归寂侵蚀区”或“未知险地”。那个关于“星尘之民”避难所的坐标,位于星图的边缘,一个被称为“尘埃之海”的庞大星云内部,距离他们现在的位置极其遥远。
技术资料则主要是关于“架构者”早期的一些工程学、材料学和能量应用知识,虽然不如“圣殿核心”和“方舟”数据库中的技术先进,但其思路更加古朴实用,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和设备维护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中一种利用环境辐射和“信息汤”中微弱有序能量进行缓慢充能的“被动能量采集矩阵”,引起了银辉的极大兴趣。
这或许是解决“渡鸦号”能源枯竭问题的关键!
他立刻行动起来。带着奇诺,在庞大的残骸中搜集可用的材料。第七守望站虽然破败,但其建造材质极其优异,许多金属和能量导管即便经历了漫长岁月和“归寂”侵蚀,依旧保留着相当的性能。
他们拆解下一些相对完好的护甲板,用来替换“渡鸦号”外部完全损毁的部分;找到了一些尚未完全老化的能量线路和接口;甚至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了几台虽然古老但核心部件尚存的工程机器人。
银辉动用“定义”力量,结合“回响”提供的技术,对这些材料和设备进行“优化”和“再激活”。他无法做到无中生有,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废弃物的潜力,并将它们完美地整合到“渡鸦号”的修复工作中。
最重要的,是构建那个“被动能量采集矩阵”。银辉选择在“渡鸦号”受损相对较轻的背部装甲区域,利用搜集到的特殊金属和能量晶体,小心翼翼地铭刻下复杂的能量导流纹路。这个过程极其精细,需要他将自身对能量和信息的理解,通过“律法之种”的力量,一丝不苟地“定义”到物质层面。
奇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强,在银辉的指导下,很快就能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焊接、线路铺设和材料处理工作,大大加快了修复进度。
时间在这片黑暗的残骸中悄然流逝。没有日夜交替,只能通过飞船的计时器和自身的生物钟来粗略判断。
不知过了多久,当银辉将最后一道能量纹路“定义”完成时,整个“被动能量采集矩阵”猛地亮起了微弱的、如同呼吸般起伏的蓝色光芒!
刹那间,周围虚空中那稀薄的、混乱的“信息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一丝丝极其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有序能量,开始缓缓汇入矩阵之中,并通过导流纹路,注入“渡鸦号”几乎枯竭的能源核心!
能源读数的指针,艰难地、但确实地,向上跳动了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