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旁设一长案,无金银,无印绶,唯有一盘盘尚冒着热气的艾草糕。
那香气清苦中带甜,氤氲在风里,直钻人心——正是大战将老母生前最爱之味,秘方唯有药王谷传人林墨知晓。
一名年轻骑兵死死盯着那盘糕点,喉头滚动,鼻尖微酸,眼眶瞬间红了。
他身旁同伴低语:“这是……林墨医女做的。他们怎么会……”
两名骑兵趁换防间隙,悄悄脱离队伍,怀里揣着温热的艾草糕,疯了一般冲向城南的家。
踹开破旧木门那一刻,老母亲正捧着一件崭新的棉衣,泪流满面。
“儿啊,”她哭得更凶,“下午有烬安亭的人来,送来了冬衣和米粮。他们说……说苏主事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不是叛贼,只是暂时迷了路,让你们早些回家。”
【西山旧营】
戌时二刻,西山旧营,火光摇曳。
大战将一咬牙,决意趁夜强攻,领残部直逼玄武门。
他算准苏烬宁兵力不足,宫城必虚。
然而,当他们逼近奉天殿前,却见本该紧闭的殿门大开,内里灯火点点,如星落人间。
数百名百姓,男女老少,提着纸灯笼,围坐在广场上,静默守夜。
灯笼暖光映照在他们脸上,皱纹里盛着安宁。
口中低声吟唱一首童谣:
“雪不来,粥在锅;马不鸣,人在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旋律质朴,带着柴火与米粥的温度,随风渗入每一个士兵耳中。
一名满脸沧桑的老兵听着,身体猛然一颤——三年前京城大灾,他妻儿饿得奄奄一息,是那位被称为“冷宫妖妃”的女子,在城外支起粥棚,亲手喂他们喝下第一口热粥。
“铛!”
他猛地从发髻上扯下代表身份的铁环,狠狠掷入火堆,嘶吼:“老子当年打过北狄,杀过鞑子,是为保家卫国!不是为了今天,把刀口对准一个给咱们孩子熬粥的女人!”
“算我一个!我娘的腿就是林墨医女治好的!”
“我也不干了!我弟弟就在绿将军麾下,我不能跟他刀兵相向!”
“铛!铛!铛!”
数十枚铁环坠入火焰,火星四溅,象征着忠诚的崩塌。
营地骚动,军心瓦解。
【枯林深处】
亥时整,北门外枯林,红护卫一身劲装伏于古槐之下,掌心紧握冰冷的“鸣心哨”,唇边气息微凝——只需一声,万箭齐发,叛军将成刺猬。
此时,信鸽掠过树梢,青鸢密令送达,纸上六字:“静观其变,不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