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汴梁城第一恶霸

众人哗然,想不到沈义伦竟然会说出这番话来,而且还是在这么隆重的朝会上。皆偷偷地看了赵光义一眼,又不动声色的转移了目光。

自管家登基以来,晋王便一直担任开封府尹,赋予其参与朝政、掌控京畿的实权。后来在多次重大决策中,晋王均参与其中,甚至在一些场合代替官家处理政务,这让群臣在潜意识中将其视为皇位的合理继承者,但是在今天这种可能会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皇长子领淮南路水路转运使之职,看似只是添了个差遣,实则握住了征伐南唐的粮秣命脉。等到战事结束,论功行赏下,绝对能凭此实打实的功绩晋位,再封一位王爷也不是不可能。

更为关键的是,此举打破了晋王多年来“独掌京畿、代行国政”的特殊地位。

这怎么能不让众人心中惊骇莫名。

赵匡胤虎目扫了已经神色如常的赵光义一眼,心中轻轻一叹,委婉的推脱道:“德昭并没有担任过如此要职,恐延误前方战事,不妥。”

沈义伦上前一步,声如洪钟的说道:“官家,臣认为此职非皇长子担任不可,原因有二,其一,淮南路乃南征粮草枢纽,牵涉诸州府协调,非有皇亲身份难以震慑各方。寻常官员虽熟稔吏事,却难免受制于地方盘根错节之势,皇长子前往,可凭皇家威仪统合力量,确保调度无阻。”

“其二,如今战事胶着,军心士气至关重要,皇长子亲掌粮秣,既是向全军昭示官家平定唐国的决心,亦是让将士们知晓皇家与士卒同甘共苦,必能提振军心。”

久未说话的赵普瞧见官家面带犹豫之色,微微一笑,在一旁补充道:“启禀官家,淮南路水转运使确实责任重大,臣也保举一人出任淮南路水路转运副使兼和州知州,那么便可万无一失了。”

“哦,赵卿家保举何人?”

“臣保举三司度支使陆子扬。陆度支在改革上的成绩有目共睹,想必对钱粮调度一事也得心应手,和州乃淮南漕运之关键节点,粮草经此入江,直抵前线,由他兼任和州知州,可将三司度支与地方漕运、民政拧成一股绳,既能确保和州仓廪充盈、航道畅通,又能为南征粮草出谋划策,请官家圣裁。”赵普拱手朗声回道。

陆子扬闻言,差点惊掉了手里的筷子,这个赵普又要干什么,瞧了一眼端坐于龙椅喜形于色的赵匡胤,似乎又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