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殉节上

他好像也看到了繁华程度比金陵还好上许多的汴梁,想起了早年自己出使汴梁时,曾亲眼见赵匡胤废除苛税、开仓赈灾、整肃吏治,百姓望其车驾如望甘霖。那时自己回奏李煜,言“宋主有帝王之略,天下归心,非虚言也”,却被讥为“长他人志气”。

如今想来,或许,宋之一统,本就是大势所趋。

“子扬,鼎臣,自上次一别,我就预感到今生再难一见,如今你们都已投靠宋国,各展其才,助赵氏定鼎天下,而我,却仍困在这将倾的楼台,守着一段注定湮灭的旧梦,忆往昔,真是让人不甚唏嘘。”

“天亮宋军就要攻城了,先帝、国主对我不薄,我唯有以死报之,城破之日,就是我殉国之时。我守我的气节,你们展你们的抱负,我们虽道不同,却也算都尽了心。”

“如果真的有一天天下太平,再也没有了战乱,江南的稻田里能长满稻谷,孩童能坐在学堂里念书,不用再怕饿肚子,人人都安居乐业,记得在我坟头前说上一句,我泉下有知,就老怀欣慰了。”

陈乔转身回到桌前,借着昏暗的烛光把信写完,把记录陆子扬事情的册子也一起放在了信封里,随即打开门走了出去。

现在自己要时时刻刻的守在国主的身边,直到殉国的那一刻。

等肖盛匆匆赶至陈府时,陈乔已离府多时。屋内烛火尚未熄灭,跳动的光映着桌上那封格外显眼的信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永别气息。

此时的皇宫早已乱作一团。神情慌张的宫女、太监四处奔逃,哭喊声此起彼伏。一队队禁军手持兵器,从雕梁画栋的廊下匆匆穿过,直奔城楼而去。

而宫门之外,战鼓如雷,宋军的火把已如星河般涌向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