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扬顿时大吃一惊,想不到曹彬竟然会对自己说这些,而且隐隐感觉他好像对赵匡胤的胜算并没有多少信心,这就是有些细思极恐了。
自己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原本是郭威旧部,后归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虽未牵头拥立,却率军压阵,是赵匡胤登基的关键支柱。后面经过赵匡胤的一步步提拔,成为宋朝首屈一指的领兵大将,他可以说是赵匡胤的心腹,想不到他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曹彬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脸上满是苦涩,又叹了口气,道:“我戎马半生,哪一天马革裹尸,我从来没有惧过,而权力斗争,却让我心生畏惧,因为一旦站队错了,便是满族皆灭的下场,我历经三朝,见过太多的这样的事了。”
“但是你不站队也不行,隐帝时,我不过是个禁军小校,郭威将军被构陷时,我没敢站出来说话,可即便如此,仍有人说我‘暗通郭威’,若不是当时跑得快,早已成了刀下亡魂。周世宗在位,朝堂分‘藩镇派’与‘中枢派’,我领兵在外,刻意两不相帮,可回朝时,还是被人参了一本持兵观望,若非世宗念我有军功,怕是早已被削去兵权,身首异处了。”
陆子扬听得后背发凉,这才知道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难怪曹彬对自己态度大变,甚至想要用伐唐的首功和自己交易了。
他想起赵氏兄弟对自己的态度,不禁暗自感叹是多么的幸运,自己身为文臣,既左右不了局势,又能在 “增加赋税” 上,为朝廷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
只要自己安安分分,不结党营私,就可以一直安稳下去。可武将不同,即便如今宋朝对武将权力制约已极严,他们仍会被君王深深猜忌,尤其是在这朝局最敏感的时刻。
赵匡义恐怕私下已经多次和曹彬接触过,所以一向谨慎的曹彬才会和自己说出这番话来,陆子扬暗暗猜想道。
既然他有求自己,自己也不吝做一个顺水人情,陆子扬点头正色道:曹帅,我不是一个贪功之人,你的功劳就是你的,伐唐一战,你率军围城,逼降李煜,又约束将士秋毫无犯,这份功绩,官家心里定然清清楚楚,我便是想争,也争不去。不过将来真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会尽力周旋,凭自己的良心说一句公道话。”
曹彬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随即伸出手来,两人紧紧地握在一起。
而陆子扬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自己的这次善意,在不久得将来给他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