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应急车上的公章

当督导员站在山顶时,整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排排太阳能感应灯自动亮起,柔和的光芒洒在巨大的反光布上,成千上万个二维码在夜色中汇成了一条沉默而壮观的光之河。

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围在墙前,手机屏幕的光亮映在他们专注的脸上。

有人正在下载最新上传的“应急医疗指南”,还有个年轻媳妇在查询给孩子喂药的剂量。

老杨走了过来,他早已不是那个只会闷头巡线的维修工。

他熟练地举起手机,对着墙上一个角落扫了一下,一个离线查询系统弹了出来。

“督导员您看,”他演示道,“俺娃前几天发烧,卫生所开了这个药,俺不放心,就在这上面查,它告诉俺这个药不能和牛奶一起吃。这玩意儿,救命哩!”他的操作流畅得像一个在三甲医院挂号的城市居民。

督导员一直沉默地看着,一言不发。

他默默地从公文包里再次拿出那份空白协议,然后,又掏出了一枚沉甸甸的铜质公章。

在山顶清冷的夜风中,他没有找桌子,直接以自己的公文包为垫,拧开印泥盒,将那枚鲜红的印记,重重地盖在了协议书的末尾。

“咔”的一声轻响,陈默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他不是为了留念,而是为了证明——这套源自绝境的民间土法,在这一刻,终于被写进了国家的制度里。

第二天,张野组织全村人开了一场答谢会。

没有酒席,没有彩旗,村委会门前只立了一块黑板,上面用白色粉笔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阿杰、捐赠服务器的匿名工程师、参与编程的职校师生、直播间里每一个刷过礼物的观众……

会议进行到一半,一直沉默寡言的大刘突然站了起来。

他手里捧着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红皮书,走到督导员面前,用一种近乎庄严的姿态,将书递了过去。

“领导,这是我藏了二十年的《电力巡检手册》,里面的笔记都是我一个点一个点跑出来的。”大刘的声音有些哽咽,“以后再有修线路的活儿,不管多远多险,请叫我们一声。我们……我们不怕苦,就怕被忘了。”

全场瞬间静默。

所有人都看着这个一辈子都在和电线杆打交道的男人,看着他眼中那份深沉的、渴望被需要的热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山风吹过,拂动着山顶的二维码墙,发出一阵阵哗啦啦的声响,像是一片沉默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