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她了。她走到操作台前,先向郑军医和陈卫生员微微鞠躬,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操作。清洗伤口时,她动作轻柔但利落,镊子夹着棉球,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消毒,一遍两遍,毫不含糊。包扎时,她选用合适的纱布和绷带,先固定,再环绕,力度均匀,最后打结牢固又便于解开,边操作边低声模拟对“伤员”的安抚话语:“同志,忍一下,马上就好。”
测量体温时,她熟练地甩下水银体温计,检查刻度,小心地夹到模型人腋下,计时,取出,准确读数并记录在表格上,字迹工整。
辨认药材环节,她抽到的是蒲公英、艾叶和甘草。她不仅准确说出名称,还清晰地说明了蒲公英清热解毒、艾叶温经止血、甘草补中益气的常见功效,甚至提到甘草可以润肺止咳,是哨所官兵常用的药材之一。这些都是她平日留心积累和实践所得。
最后一项协助翻身按摩,她与一位护士配合。她牢记手册上的要点,先解释操作目的,然后站在床侧,一手扶肩,一手扶胯,随着护士的口令,用身体的力量平稳协助“病人”侧卧,动作稳健,没有拖沓。按摩时,她手指力度适中,沿着脊柱两侧缓缓推按,位置准确。
整个过程中,她始终微抿着唇,眼神专注,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她没有刻意去看考官的表情,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步骤里,仿佛眼前不是模型,而是真正的伤员。
小主,
所有项目结束,郑军医让大伙在外面稍等。走廊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彼此紧张的呼吸声。周婷婷凑到林晚秋身边,小声说:“晚秋姐,你包得真好,俺刚才手都抖了。”林晚秋勉强笑了笑,拍拍她的手:“多练练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陈卫生员出来,宣布了结果。被选入首批“家属辅助护理小组”的只有五个人。当听到“林晚秋”的名字时,她愣了好几秒,直到旁边的军属推了她一把,才反应过来,心脏像是要跳出嗓子眼,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她听到周婷婷落选后低低的抽气声,心里五味杂陈。
郑军医做了简短总结,表扬了入选者的优点,也指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她特意提到林晚秋:“林晚秋同志,理论基础虽然薄弱,但动手能力强,操作规范、细致,尤其包扎技术扎实,对待‘伤员’有耐心,药材辨认结合实际,很好。”最后,她严肃地看着五人:“入选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严格的培训和实践任务。希望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真正为部队、为战友服务!”
林晚秋捏着刚刚发下来的、墨迹未干的临时组员证,那薄薄的一张纸,却感觉有千斤重。走出卫生所,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抬手遮了一下,眼眶却先湿了。不是委屈,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释然。她,林晚秋,真的迈出了这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