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医垂询

陈老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笔记本的封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久经世故,自然听得出林晚秋话里有所保留,但这番说辞逻辑完整,态度不卑不亢,更难得的是,她提到了“导气归元,重在调和”这种切中中医辨证论治核心的理念,这绝非死记硬背能领悟的。

小主,

“自学能到如此地步……”陈老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惊叹和一丝爱才之心,“你的天分,实在难得。”他顿了顿,问出了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除了应对这等急症,对于日常的头痛脑热、妇人调理、小儿疳积之类,手札上可有记载?你可曾涉猎?”

“有的,”林晚秋点头,这次回答得更为流畅自然,“手札里分门别类,记载了不少常见病的方剂和调理法子。像家属院里常见的冻疮,可以用桂枝、干姜、红花煎水擦洗;孩子食积不化,可以用鸡内金研末拌在粥里。我自己平时也按方子备些常见的草药,家里人有不舒服,就试着用用,效果都还好。”她刻意举了些简单安全的例子,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又避免了显得过于神通广大。

“哦?”陈老显然很感兴趣,“你还自己备药?可知用药首重辨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明白,”林晚秋态度恭谨,“所以我只敢用那些药性平和、记载明确的方子,而且每次都用很少的量,仔细观察反应。不懂的,绝不敢乱用。”她适时地表现出谨慎,这在一个“自学”者身上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陈老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笑容。他合上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晚秋同志,我也不跟你绕弯子了。如今国家正在提倡挖掘整理民间医药遗产,重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我们医院呢,中医科力量一直比较薄弱,正需要你这样有潜力、有想法的年轻人。你虽然……嗯,没有正规学历,但能力摆在这里。我想邀请你,以后常来医院中医科走动走动,跟着看看门诊,参与一些病例讨论,算是……编外学习人员,你看怎么样?”

这无疑是抛出了橄榄枝!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

林晚秋的心猛地跳快了。这正是她所期望的,一个能让她正大光明施展所学,又能继续学习提升的平台。她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看向了陆沉舟。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陆沉舟和陈老都微微一动。

陆沉舟感受到妻子的目光,那目光里有征询,有期待,也有对他意见的尊重。他心中那股复杂的情绪再次涌动。他看向陈老,语气沉稳:“陈院长,感谢您的赏识。只是晚秋她毕竟是家属,没有正式编制,这样参与医院工作,是否符合规定?会不会给您添麻烦?”他首先考虑的是纪律和影响,这是军人的本能。

陈老摆了摆手:“这个你放心。现在政策鼓励‘开门办院’,吸收民间优秀经验。我们这不算正式聘用,算是特约学习、技术交流,不占编制,不发工资,但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必要的实践机会。只要晚秋同志自己愿意,肯学,我这边没问题。”他看向林晚秋,“当然,这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解和议论,你要有心理准备。”

林晚秋得到了丈夫无声的支持(他的提问本身就是一种为她考虑的姿态),又听到陈老解决了后顾之忧,再不犹豫。她站起身,向着陈老微微鞠了一躬,态度真诚:“陈院长,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我不怕辛苦,也不怕议论,只要能多学点东西,能帮上忙,我一定好好干!”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决心,眼神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星光。

陆沉舟看着这样的妻子,一时有些怔忪。他从未见过她如此鲜活、如此充满目标和神采的模样。印象里,她总是安静的,甚至有些逆来顺受,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琐碎的家务和照顾孩子中,像一颗被尘埃掩盖的珍珠。而此刻,尘埃拂去,明珠始耀。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由组织介绍、经他同意娶回家的妻子,内里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光芒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