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炙烤着西山荒坡,新开垦的土地蒸腾着热浪。林晚秋戴着草帽,蹲在刚整理好的苗床前,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土壤的湿度。
嫂子,水来了。陆秀兰提着两桶从山泉挑来的水,额前的碎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林晚秋接过水桶,用葫芦瓢舀起一瓢水,轻轻洒在苗床上:要慢慢浇,让水渗下去,不能太急。
这是他们开荒后的第一个育苗试验田。按照林晚秋的规划,这里将培育黄芪、甘草、柴胡三种最常用的中药材幼苗。
马大嫂带着几个军属在旁边整理另一块地,她直起腰擦了把汗:晚秋,这种药材比种庄稼讲究多了。
林晚秋点点头,从随身背着的帆布包里取出笔记本:每种药材的生长习性都不一样。比如黄芪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甘草耐旱,柴胡则需要半阴的环境。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这是我从省农科院要来的资料,结合咱们这里的气候条件做了调整。
王技术员蹲下来抓起一把土:这土质还是太贫瘠,得先改良。我建议用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
我已经跟养殖场说好了,明天就去拉些粪肥过来。林晚秋在笔记本上记了一笔,不过要完全腐熟的,生肥会烧苗。
育苗工作比开荒更加繁琐。林晚秋把自家后院改成了临时育苗棚,用竹竿和塑料布搭起简易的棚子。每天早晚,她都要亲自检查温度湿度,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
这天深夜,陆沉舟醒来发现身边空着。他披衣起身,看见后院还亮着灯。
林晚秋正蹲在育苗棚里,就着一盏煤油灯仔细观察刚出土的幼苗。她的鼻尖上沁着细密的汗珠,神情专注得像在照顾婴儿。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陆沉舟轻声问。
林晚秋吓了一跳,回头看见丈夫,不好意思地笑了:黄芪苗这两天该间苗了,我得盯着点。你看,她指着一排嫩绿的幼苗,这些长得太密,得及时分开,不然会影响生长。
陆沉舟看着她被灯光映照的侧脸,心疼地说:明天再忙不行吗?
不行啊,林晚秋摇摇头,育苗最讲究时机。错过一天,可能就会影响以后的收成。
她拿起毛笔,小心地将过密的幼苗分栽到新的育苗盘里。动作轻柔得像在绣花。
陆沉舟在她身边蹲下:我帮你。
夫妻二人就着昏黄的灯光,一棵一棵地分栽着幼苗。夜很静,只能听见毛笔划过土壤的沙沙声。
沉舟,你知道吗?林晚秋忽然轻声说,看着这些幼苗,就像看着希望。每一棵都可能长成治病救人的良药。
陆沉舟点点头:我明白。就像带新兵,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未来的战斗英雄。
第二天清晨,林晚秋带着分栽好的幼苗来到试验田。马大嫂等人已经等在那里了。
今天要移栽第一批黄芪苗。林晚秋把育苗盘放在阴凉处,大家记住,要带土移栽,不能伤到根系。
她示范着挖坑、栽苗、培土、浇水的每一个步骤。军属们学得很认真,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药材种植,动作难免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