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带头,女子全都站了出来,跟男子那边吵了起来。
“都静一静!”为首的考官是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医,手里捧着一卷考核名录,声音洪亮如钟。
他身后跟着一些穿着太医院官服的年轻男子,大多是监考官。
旁边的钟声响起,老御医开始宣读考核须知。
“本次考核分为两日,今日考核分两场,第一场中医基础考核,第二场为辫药识药。基础考核试卷达到满分者,可晋级下一场辫药。辫药识错三样者,直接淘汰。”
老御医话音刚落,场内肃然了许多,但男子队伍中仍有几处压抑不住的嗤笑声和不屑的眼神飘向女子队伍。
老御医举起了一只手,示意大家安静。
“本场考试公平对待,男子和女子均一样,请大家不要歧视女子。”
“现在,每张座位上面都有一张考卷,请大家入座。笔墨自备,不得喧哗,不得左顾右盼,考核开始!”老御医一声令下,考生们鱼贯而入,分别落座太医院大门内临时布置的考场,一个宽阔的庭院,排满了桌椅。
宋时微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展开试卷。题目囊括伤寒病传变规律、常见脉象主病、脏腑辨证要点以及方剂配伍禁忌等,内容庞杂且深度不浅。
拿到题目,她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刚才那位考官说,如果拿不到满分可能晋级不了下一个环节。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专注,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依靠这些年来的苦学和对医药的深切理解,大部分题目她都能迅速回忆起要点。
可是到了最后一题,她停下笔,略微有些难住了。
题目写到:“一妇,年龄约四十有余,腹中攻痛,积块如盘,月事不至已半载,饮食日减,形骸骨立。”医者诊其脉“沉涩”,观其舌“色紫暗,边有瘀点”。请讲述该如何救治?
这题目的意思也就是四十岁的妇女,腹中有一息肉,古代病名叫“积聚”,脉象“沉涩,”观其舌“色紫暗,边有淤点”,这是典型的血瘀证的表现,淤血停滞于腹中,形成包块。
宋时微在现代学到的方法就是做手术,将包块取出来,虽然用中医也有方法,但是见效慢,许多患者很可能忍受不了腹部疼痛,挺不了很久。而西医见效快,但是要开腹探查。
宋时微有些犹豫,在古代,达不到开腹的条件,也没人会实行开腹的方法。如果她写了开腹取出的答案,将不会被认可,这道题将会被打零分。
可是,关于这种古代女子得息肉的问题,她不知道具体的治疗方法,只知道大概。
宋时微此刻紧张的额头沁出了薄汗,难以下笔。
咚—
钟声响起,考官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