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棋逢对手

“林见鹿同学,真巧。”她的声音比在论坛上时柔和许多。

李立和王浩看到苏晚晴,瞬间紧张得手足无措,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这可是在电视和报告会上才能见到的人物!

林见鹿放下杂志,从容起身,微笑道:“苏处长,是好巧。一个人?”

“嗯,忙里偷闲,出来透透气。”苏晚晴点点头,目光扫过明显有些拘谨的李立和王浩,“不打扰你们吧?”

“不打扰不打扰!”李立和王浩连忙摆手,几乎是异口同声。

林见鹿指了指对面的空位:“如果不介意,一起坐?”

“好啊。”苏晚晴从善如流,在林见鹿对面坐了下来,点了一杯卡布奇诺。

气氛一时间有些微妙的安静。李立和王浩恨不得把自己缩进椅子里,尽量减少存在感。

还是苏晚晴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看着林见鹿,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论坛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你关于‘双油门’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观点,很受启发,但也有些疑问想进一步探讨,不知是否冒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见鹿做了个请的手势:“苏处长请讲,互相学习。”

“你强调利用市场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去定义新的技术标准和生态,想法很大胆。但具体到操作层面,比如在半导体或者工业软件领域,我们作为后发者,如何突破先行者已经建立的巨大生态和专利壁垒?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商业和战略问题。”苏晚晴的问题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

林见鹿端起咖啡杯,轻轻啜了一口,组织了一下语言:“这确实是个系统工程。我认为可以分几步走:第一,集中力量,在关键细分领域实现‘钉子’式的突破,不求全,但求尖,迫使对方无法忽视,从而获得谈判和融入生态的筹码。第二,充分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内循环,先让自己的技术在自己的市场上跑起来,形成数据和经验的闭环,迭代优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敢于在某些新兴的、尚未被完全定义的领域,比如我当时提到的开源架构、或者某些特定的边缘计算场景,率先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尝试成为规则的参与制定者,而非单纯的跟随者。”

他顿了顿,看着苏晚晴认真倾听的神情,继续道:“这需要魄力,也需要耐心。就像下棋,不能只盯着对方已经占据优势的腹地硬碰硬,也要善于在边角开辟新的战场,甚至自己创造一些‘劫材’。”

“开辟新战场……创造劫材……”苏晚晴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几个词,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总在别人设定的游戏规则里打转。”

“没错。”林见鹿点头,“有时候,跳出棋盘本身,才能看到更大的局。”

苏晚晴微微颔首,随即又抛出一个问题:“那你如何看待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你的‘高速发展’理论,如何包容那些可能被暂时落在后面的人?”

这个问题更偏向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同样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