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架构感知,效率至上……”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干涩,“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底层,可能是从微内核,或者混合内核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系统。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驱动模型……所有的一切,都要为移动设备的特性——低功耗、随时在线、触控交互、传感器集成——做深度优化。这……这需要多么深厚的系统级开发经验?我们……”他看了一眼工作室里这几台拼凑起来的电脑,以及他们这几个最多只写过应用层软件、折腾过一些网站后端的大学生,“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最现实,也最残酷的问题。
赵昊也回过神,连连点头:“对啊老林!还有那个‘生态开放’!操作系统做出来,没人用,没有软件,不就是个空壳子吗?我们拿什么去吸引开发者?那些大公司,微软、诺基亚、甚至国内的巨头,他们会看着我们一个小工作室搞出这种东西而无动于衷?我们怎么跟它们竞争?”
李立也怯生生地补充了一句:“还……还有那个智能内生……让手机懂我们?这……这听起来像是人工智能了吧?现在的电脑连理解一句简单的话都费劲……”
质疑声如同潮水般涌来,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直指“灵犀构想”那看似华丽外表下的脆弱根基。
面对伙伴们的连番质疑,林见鹿非但没有丝毫沮丧,眼中反而掠过一丝赞赏。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思考,在尝试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被震撼冲昏头脑或者直接否定。这,正是他需要的团队。
他抬起手,向下虚按了一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你们的问题,都很对,也很关键。”他走回白板前,用笔在那三条核心构想下面划了三条线,“正因为困难,所以才是我们的机会,才是‘灵犀’的价值所在。如果轻而易举就能实现,那早就遍地都是了,轮不到我们。”
他首先看向陈默:“默子,你问我们怎么做得到。答案是,不是现在,立刻,马上。‘灵犀OS’是一个长期战略,一个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去迭代、去完善的梦想。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刻去写它的第一行代码。”
他顿了顿,抛出另一个关键点:“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累**。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资金,积累……认知。”
“积累?”陈默皱眉。
“对。”林见鹿点头,“‘灵犀之触’模块,就是我们积累的第一步。它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抓取和分析工具,它更是我们对‘智能’、对‘用户行为理解’、对‘数据驱动’理念的一次深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就是在为我们未来构建更复杂的系统打基础。我们会逐渐熟悉底层交互,优化算法,理解如何让代码更高效。”
他目光转向赵昊:“昊子,你担心的生态和竞争,同样需要积累。我们现在人微言轻,当然无法号召开发者。但我们可以先从小处做起。灯具店,就是我们第一个线下触点,是我们理解实体商业、积累初始资金和运营经验的试验田。未来,我们可以基于‘灵犀之触’的技术,开发一些小而美的工具类应用,发布出去,积累第一批用户和口碑。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业界动态,研究那些成功的、失败的操作系统案例,吸取经验教训。竞争无处不在,但蓝海市场,往往存在于巨头们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或者因其体量庞大而转身缓慢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正在裂开的缝隙。”
最后,他看向李立和王浩:“至于‘智能内生’,这确实是远景。但任何伟大的事物,都始于一个看似荒谬的起点。我们现在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许几年后就会因为某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而变得稀松平常。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和好奇心,不断学习,等待时机,并在条件成熟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林见鹿的声音不高,却像是一把精巧的钥匙,一点点撬开了压在众人心头的巨石。他没有给出虚幻的承诺,而是指出了一条清晰、尽管依旧布满荆棘的路径——**积累,迭代,从小处着手,向大处着眼。**
“所以,”林见鹿总结道,眼神锐利而真诚,“‘灵犀构想’不是命令,不是必须立刻执行的计划。它是一颗种子,一个指引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动方向的**北极星**。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去哪里,至于怎么去,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去探索,去开辟。”
他再次环视众人,语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信念:“这条路会很难,会遇到无数次的失败和质疑。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学习,不断突破,我们今天在这里畅想的‘灵犀’,终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出现在亿万用户的手中,真正地……改变一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