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工作室里炸响。王浩和李立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一向沉稳的陈默,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只有林见鹿,眼中虽然也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冷静点。”林见鹿拍了拍赵昊的肩膀,“机会来了,更要做好准备。余总这样的人,时间宝贵,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看到‘灵犀’最核心的价值。”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进入了临战状态。技术组暂停了科峰项目的部分非紧急任务,全力配合准备演示材料。林见鹿亲自操刀,将“启明”Demo的演示流程优化到了极致,并准备了一份简明扼要却直指核心的技术架构白皮书。赵昊则负责梳理商业逻辑和未来构想,确保在交流时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团队的愿景。
会面那天,余承东准时赴约。他本人比杂志上的照片看起来更显年轻,穿着一件简单的POLO衫,身材微胖,但眼神锐利,步伐沉稳,自带一股久居上位的强大气场,却又并不给人以压迫感。
简单的寒暄后,双方落座。余承东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切入主题:“林同学,赵同学,你们的资料我粗略看了,Demo视频也看了。说实话,很惊讶。尤其是在北江这样的城市,由你们这样的年轻团队做出来,更让人惊讶。”
他的目光主要落在林见鹿身上:“我感兴趣的不是那个UI本身,虽然效果确实流畅。我感兴趣的是背后支撑这套交互的**图形引擎、触摸处理框架,以及……你们对移动操作系统架构的思考**。能详细讲讲吗?”
这个问题,直接问到了“灵犀”最核心、也最自信的地方。
林见鹿从容不迫,他没有打开电脑播放视频,而是拿起随身带来的OMAP 1710开发板(这次带上了),接通电源,直接将“启明”Demo运行给余承东看。他一边操作,一边用清晰而精准的语言,阐述着图形渲染的优化策略、触摸事件的低延迟处理机制、以及为了适应移动设备资源限制而做出的系统级取舍。
小主,
他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用比喻和逻辑,将复杂的技术原理讲得深入浅出。余承东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战略视野。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移动操作系统,绝不能是PC系统的简化版,而应该从诞生之初,就为移动场景量身定制,将**效率、功耗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林见鹿最后总结道。
余承东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茶室里只剩下淡淡的茶香和轻微的呼吸声。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见鹿:“你们的思路,和我们内部一些关于未来的思考,有不谋而合之处。华为在做通信设备,但我们看得更远。我们相信,**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最重要的战场之一。”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是,这条路很难。非常难。底层技术、生态系统、国际巨头的专利壁垒……每一样都是高山。你们团队,有想过这条路到底有多艰难吗?凭什么认为你们能做成?”
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赵昊和陈默的心都提了起来,看向林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