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办公室如同被注入灵魂的躯壳,瞬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宽敞明亮的环境,专业化的分区,不仅极大改善了工作效率,更像一剂强心针,提振了整个团队的士气与归属感。原先在拥挤工作室里积压的烦躁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新家扎根、准备大干一场的昂扬斗志。
然而,林见鹿深知,华丽的躯壳需要同样强大的灵魂来填充。办公空间的问题解决了,但团队扩张最核心的挑战——**招揽顶尖人才**——才刚刚进入攻坚阶段。陈默列出的那份长长的技术需求清单,如同悬在头顶的军令状,提醒着他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中坚,“灵犀OS”的宏图伟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招聘工作全面铺开。赵昊负责的市场和运营岗位相对还好,凭借“灵犀”逐渐响亮的名头和华为投资的背书,加上他自身的人脉和忽悠能力,简历像雪片般飞来,筛选面试虽然忙碌,但进展还算顺利。
真正的硬骨头,在技术这边。
陈默带领孙航、李立等人,按照林见鹿的要求,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技术面试流程:线上笔试考察基础理论和算法,通过后进行多轮技术面试,由不同的核心技术人员从不同维度进行考察。简历筛掉一大批,笔试又刷掉一大批,能进入到技术面试环节的已然是凤毛麟角。而即便通过了技术面试,在谈到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时,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在面对“灵犀”这家尚未真正推出成熟产品、主要依靠“梦想”和“潜力”画饼的初创公司时,还是犹豫了,转而投向了那些开出更高薪水、更加稳定的成熟大厂。
几天下来,技术组面试了十几个人,竟然一个合适的都没能招到!陈默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孙航和李立也有些气馁。
“要么是能力达不到要求,要么是眼界太高看不上咱们,要么就是冲着钱来的……”陈默在一次面试间隙,揉着太阳穴对林见鹿抱怨,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挫败,“真正有想法、有潜力,又愿意跟我们一起冒险的,太难找了。”
林见鹿看着陈默桌上那堆被标记为“待定”或“否决”的简历,眉头微蹙。他知道,常规的招聘渠道和标准,或许能招到合格的“螺丝钉”,但很难找到能独当一面、甚至引领技术方向的“将才”。而“灵犀”现在最缺的,就是后者。
他必须亲自下场了。
“把最近所有进入技术面试环节,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谈拢,或者你们觉得‘有点意思’但拿不准的简历,都拿给我。”林见鹿对陈默说道,“另外,暂停大规模的海投简历筛选。我们换个思路,主动出击,去**挖**!”
“挖?”陈默愣了一下。
“对,挖掘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尚未完全发光的金子。”林见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重点关注那些在技术论坛、开源社区里活跃,有独特见解和扎实项目经验,但可能因为学历、背景或者当前平台限制而未被充分重视的人。还有,留意那些在大型科技公司里,做着边缘项目、怀才不遇的潜力股。”
策略的转变,立刻带来了转机。林见鹿凭借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悟性系统对技术脉络的深刻理解,从浩如烟海的简历和网络痕迹中,精准地筛选出了几个极具潜力的目标。而他亲自参与的面试,则更像是一场场高手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互相试探。
**第一位奇才,名叫方擎,是在一个极其冷门的嵌入式系统优化论坛里被林见鹿“挖”出来的。**
方擎的简历平平无奇,一所普通本科毕业,在一家中等规模的通信设备公司做了几年底层驱动开发。但在论坛里,他针对几个极端晦涩的性能优化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思路之精妙、对硬件理解之深刻,让林见鹿都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