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国家的支持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领导,没有去看提前准备的任何材料,而是如同梳理自己脑海中的蓝图一般,开始沉稳地阐述:

“王主任,李司长,各位领导。我们认为,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体系对体系**的竞争。单点突破固然重要,但若不能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我们依然会受制于人。”

他首先肯定了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方向,随即话锋一转,指向了核心:“‘烛龙’的定位,不仅仅是做一个芯片设计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家半导体产业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支点和赋能平台**。”

他详细阐述了之前与核心团队讨论的“三步走”战略:

“在**设计端**,我们依托收购的海外团队和国内研发力量,聚焦移动计算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优势领域,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在能效比和特定场景性能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积极探索下一代颠覆性架构。”

“在**制造端**,我们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国内现有代工厂深度绑定,共同研发,提升其工艺水平和产能;另一方面,我们建议由国家牵头,企业参与,共同投资建设**专注于特色工艺和先进封装**的晶圆厂,先在这些虽然不是最尖端、但市场广阔且同样存在‘卡脖子’风险的领域实现突破,积累经验,锻炼队伍。”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我们愿意开放‘烛龙’的设计平台和接口,与国内的EDA工具、IP核、材料、设备企业深度合作,帮助他们进行产品验证和迭代,共同打造一条‘去A化’(去美国化)的、安全可靠的供应链。”

林见鹿的论述,没有回避困难。他坦诚地指出了在先进制程设备、高端人才、核心IP等方面面临的巨大差距和封锁风险,但也明确提出了以“特色工艺”和“系统级创新”作为近期突破口,逐步向先进制程渗透的务实路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深知,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巨大的、持续的投入,甚至要容忍一定阶段的亏损和失败。”林见鹿最后总结道,语气无比诚恳,“但我们也坚信,这是我们必须攀登的科技高峰。‘烛龙’愿意成为这场长征中的一名尖兵,但我们更需要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以及整合产业链资源**方面,给予坚定不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