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难点动作“鹤翔九天”,这是一个需要连续旋转、单腿支撑并骤然发力的复杂招式。小李在做到旋转后单腿落地的瞬间,身体明显晃动了一下,重心有些不稳。
就在观众们替他捏一把汗的时候,大屏幕上代表他重心投影的红点迅速偏离了绿色的安全区,同时,他佩戴的骨传导耳机里传来了轻柔但清晰的提示音:“重心右偏,请向左前方微调十五度。”
小李几乎是下意识地按照提示调整了脚踝和髋部,红点立刻回到了绿区。他顺势完成了接下来的动作。
“我靠!实时指导?!这外挂开的!”
“这不算作弊吗?”
“楼上傻了吧?规则允许用科技辅助啊!这叫赋能!”
“这比马老师在那干喊‘松!松!’有用多了啊!”
接下来的展示中,系统不断展现其强大之处:当小李某个动作发力顺序不对时,屏幕会显示肌肉激活顺序的对比动画;当他气息不稳时,心率变异性的数据会提示他调整呼吸……整个学习过程的逻辑、方法和效果,透明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马保国在台下,脸色从最初的倨傲,到后来的凝重,再到此刻的难以置信甚至有些灰白。他嘴里喃喃着:“这……这怎么可能……功夫不是这么练的……”
最终展示结束。两位志愿者退场。评审团进入评议阶段。这段时间,直播间的在线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峰值,直接突破了五千万大关!弹幕和各种评论以每秒数万条的速度刷新着,平台服务器几次濒临崩溃。
漫长的二十分钟后(对等待的众人来说仿佛一个世纪),评审团代表,那位非遗基金会的女负责人站了起来,宣布了评议结果。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也传到了无数屏幕前:
“……经过综合评议,我们认为,见鹿科技团队采用的科学化、数据化、可视化的传承辅助模式,在**动作规范性、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与可解释性、以及传承模式的创新性与可推广性方面,展现了显着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它为我们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身体技艺类非遗的当代传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全新思路和工具。”
她没有直接说谁赢谁输,但褒贬之意,已然分明。
大厅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线上弹幕更是被“科技万岁!”“见鹿牛逼!”“这才是真正的传承!”等字样彻底淹没!
林见鹿站在台下,看着周围欢呼的团队成员,看着激动得眼眶发红的小李,看着沈渊和周薇脸上释然又自豪的笑容,他缓缓吐出了一口气。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一种理念被验证、价值被认可的深深满足。
马保国不知何时已经带着弟子悄悄离开了,只留下一个略显落寞的背影。
这场万众瞩目的“对话”,以见鹿科技全面展示科技赋能的强大力量而落下帷幕。它不仅是一场舆论的胜利,更是一次成功的理念输出和技术路演。经此一役,“见鹿科技”这个名字,与其“科技赋能人文”的形象,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了公众心中。而林见鹿,这位年轻的掌舵者,再次用他超凡的智慧和魄力,在风起云涌的时代舞台上,写下了一段令人惊叹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