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阿里郑重地点点头:“我会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生物监测模型。”
帕洛玛·陈则沉思片刻,缓缓道:“这需要结合古老的冥想传统与现代认知科学,开发出一套‘心智锚定’术。我尽力而为。”
最后,林见鹿看向埃琳娜:“埃琳娜,你需要设计实验场。将理论模型、生物监测和心智锚定整合起来,搭建一个绝对受控的‘深潜环境’。同时,我们需要新一代的脑机接口设备,它不仅要能读取神经信号,更要能感知和调控那种更微妙的、可能与‘稳定能量场’相关的意识活动。”
“没问题!”埃琳娜打了个响指,兴奋起来,“是时候让我那些宝贝仪器升级了!我要造一个能让梅林老爷子进去后,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段微分方程的‘意识共振舱’!”
计划框架迅速搭建起来。整个书院最顶尖的资源开始向“灵犀入髓”计划倾斜。这是一场寂静却激烈的冲锋。
小主,
在理论部门,沈渊、陆知行和陈星衍几乎住在了办公室,白板和屏幕上铺满了令人头晕目眩的方程和流形变换。他们争论、推演、推翻重来,试图用数学为人类的意识探索划定一条安全的航道。
在生物实验室,哈桑·阿里和林小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暴露在模拟“稳定能量场”下的神经元集群。他们记录着细胞电活动的微妙变化、神经递质释放模式的改变,甚至试图捕捉那些可能存在的、超越化学信号的量子层面信息传递。
在哲学与认知工作室,帕洛玛·陈带领着一个小团队,筛选和改造着来自佛教正念、道家内观乃至亚马逊萨满部落的古老意识训练法,去芜存菁,将其与现代神经反馈技术结合,开发出一套旨在强化注意力、情绪稳定和自我觉察的“心智铠甲”。
而在埃琳娜主导的工程实验室,一个原型“意识共振舱”正在被建造。它看起来像一个极其舒适的蛋形座椅,内部布满了非侵入式的多模态传感器,能够同时监测脑电、肌电、心率、皮电甚至眼动,更重要的是,其核心嵌入了能够生成和精确控制那种“稳定能量场”微型版本的场发生器。整个系统由“灵犀”AI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控。
几天后,初步整合测试。
自愿成为首批“深潜者”的,是几位经过严格身心评估、且心智锚定训练得分最高的“深蓝少年班”成员,也包括陈星衍和林小雨。他们既拥有年轻人的神经可塑性,又具备超越年龄的理论理解和心理素质。
陈星衍第一个坐进了“意识共振舱”。他按照帕洛玛指导的方法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感受着舱内逐渐弥漫开的、极其微弱却让人心神宁静的“稳定能量场”。
“神经系统参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