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二现实的序曲

这种基于“触觉直觉”的调控方式,其效率和灵感迸发的速度,远超以往对着屏幕和数据曲线的苦思冥想。他们不是在计算等离子体,而是在“抚摸”和“对话”。

社交新维:星空下的思想市集

而在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被称为“星河茶座”的社交环境中,展现的是“灵境”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这里的物理规则被设定为低重力,无数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平台悬浮在无垠的星海之中。帕洛玛·陈、哈桑·阿里、埃琳娜,以及几位来自艺术和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正以一种极其舒适的姿势(有的甚至飘在空中)聚在一起。他们中间悬浮着一个不断变化的、由集体意识贡献概念而实时生成的全息思维导图,主题是关于“共生意识与文明演化”。

在这里,交流不再是线性的语言序列。当哈桑描述黏菌网络的集体智慧时,他可以将那种信息流动的模式直接可视化为一片闪烁的、脉动的金色网络,供他人“感受”;当帕洛玛阐述某个哲学概念时,她可以调用星云的诞生与湮灭的意象作为背景,增强其感染力;埃琳娜甚至可以直接将她设想的某种新型能量场拓扑结构,像捏橡皮泥一样在空中构建出来,让大家“亲手”调整和批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思想的碰撞不再受限于语言的贫乏和肉身的局限,变得更加立体、直观和富有创造性。一场讨论下来,诞生的不是会议纪要,而是一幅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活生生的“思想星图”。

潜流的涌动

林见鹿和苏晚晴也偶尔会以匿名身份进入“灵境”,漫步在这些由人类智慧构筑的奇观之中。他们看着梅林在几何世界中狂喜,看着陆知行在能量海洋中寻路,看着学者们在星空下激辩……这一切,都仿佛在印证着“灵境”作为文明加速器的巨大潜力。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里比现实更……‘真实’,”一次,在模拟的江南水乡泛舟时,苏晚晴轻声对林见鹿说,“这里过滤掉了现实的琐碎和噪音,只留下最纯粹的思想和交流。”

林见鹿点了点头,看着虚拟的月光在水面上荡漾:“因为它放大了我们感知和创造的能力。但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忘记‘归来锚点’的重要性。现实,始终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