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二十六分,某知名文化自媒体发布长文《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一场由十六岁少年掀起的综艺革命》。
文中详细拆解了“弹幕投票+AR留言+全民提案”三重机制,并采访了几位普通投稿者。有个大学生写道:“我给爸妈的老房子画了改造草图,本来只是发着玩,结果官方真回我了,还问我愿不愿意视频沟通细节。那一刻我觉得,我不是网友,是家人。”
文章末尾总结:“这不是收视率的胜利,是共情权的回归。”
短短两小时,这篇文章被二十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央视网文娱频道发出短评:“创新不止于形式,更在于是否愿意俯身倾听普通人的心声。”
与此同时,B站、微博、抖音自发掀起“寻找最暖改造故事”话题挑战。网友们开始晒自家老物件、老房子,配上文字讲述背后的家庭记忆。
有人上传爷爷抗战时期留下的木箱,说想改成茶几;
有人拍下外婆缝了一半的毛衣,说那是她最后一件作品;
还有人贴出拆迁前的老胡同照片,配文:“家不在多大,而在谁在等你开门。”
“#原来我们真的被听见了#”冲上热搜榜首,阅读量一路飙到八亿。
---
下午三点四十分,周小胖突然从电脑前跳起来:“星燃哥!出事了!”
“怎么?”
“有网友质疑投票是假的!说肯定是你们内部定好方案,再拿数据糊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星燃抬眼:“截图给我。”
周小胖递过平板,是一条热门微博,附带长篇分析帖,标题耸动:“所谓民主选择,不过是精心设计的情绪骗局”。
帖子里列出一堆“疑点”:为什么每次投票结果都刚好符合节目节奏?为什么没人投奇葩方案?是不是后台操控?
评论区两极分化,有人支持,更多人开始怀疑。
陈星燃看完,没生气,反而笑了:“挺好,说明大家真在乎。”
“你还笑得出?”周小胖急得直挠头,“这要是发酵成黑热搜,咱们前期努力全白搭!”
“那就把数据摊开。”陈星燃打开后台,“把第一期测试家庭的投票原始记录导出来,连同导演组的评估意见一起发。”
“全部?包括那些被否掉的离谱选项?”
“当然。”他勾唇,“比如那个非要全屋刷荧光粉的哥们,咱们还得谢谢他贡献笑点。”
半小时后,官方账号发布长图文:《关于第一轮投票,我们想说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总投票人数23,761,有效票22,104,弃权率6.9%;
第二件事:“墨绿+原木”以51.3%险胜“纯白+金边”,差距不足五百票;
第三件事:共收到17条“极端提案”,如“客厅装滑梯”“卧室吊顶挂秋千”,均已礼貌回复并解释可行性限制。
文末附上导演组会议录音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