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AI 浪潮中的领航者

我快速回复:“干得漂亮!准备一下,下周跟我去参加国际文化科技论坛。”

电梯门缓缓打开,闪光灯如星子炸裂,媒体记者们蜂拥而上。

“汪董事长,请问汪氏集团未来在 AI 领域的布局是什么?”

“对于国外企业的竞争,您有什么应对策略?”

我深吸一口气,踩着高跟鞋走向簇拥的人群,面带自信的微笑:“汪氏集团将继续深耕 AI 技术,不仅要做华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标杆,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华国科技的强音!”

话音刚落,右侧戴着金丝眼镜的财经记者举起话筒:“汪董,目前 AI 技术迭代速度惊人,有观点认为未来五年将有大量传统企业被淘汰,汪氏集团如何避免陷入技术迭代危机?”

我从容理了理耳后的碎发,目光扫过记者们聚焦的镜头:“危机与机遇从来并存。汪氏集团早在三年前就成立了‘未来实验室’,专门研究 AI 技术与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的交叉领域。我们不做追赶者,要做技术趋势的预判者。”

我顿了顿,示意助理调出全息投影,悬浮的三维模型立刻投射在大厅中央,“就像我们正在研发的 AI 脑机接口系统,未来将与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这才是应对迭代的根本。”

前排举着直播设备的年轻记者追问:“但海外科技巨头已经占据全球 60% 以上的 AI 市场份额,您觉得华国企业的突破口在哪里?”

“在本土化创新。” 我指尖轻点,投影切换成全球 AI 市场分布图,“华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应用场景,从智慧农业到城市大脑,这些都是海外企业难以复制的优势。汪氏集团正在联合 37 家民营企业,构建‘AI 生态联盟’,通过共享数据、协同研发,形成华国 AI 产业的集群效应。”

人群后方突然传来质疑声:“汪董事长,难道您不担心技术共享会导致核心竞争力流失吗?”

“真正的竞争力,是持续创新的能力。” 我迎着质疑者的目光,语气坚定,“AI 是需要全人类共同探索的领域。我们开放部分技术接口,不仅能加速行业发展,更能倒逼自身突破技术壁垒。就像我们用 AI 复原敦煌壁画项目,正是通过与文物保护机构、高校合作,才实现了技术与文化的双重突破。”

此时,直升机的轰鸣声再度由远及近,我微笑着看向躁动的人群:“抱歉,科技部领导正在考察我们的 AI 教育系统,后续关于技术细节的问题,欢迎参加我们下周的全球发布会。但请记住 ——” 我微微抬高下巴,身后玻璃穹顶外的无人机群恰好组成 “未来已来” 的字样,“华国 AI 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启航。”

玻璃穹顶外,AI 驱动的无人机正排成 “华国智造” 的字样,在碧空划出金色轨迹,仿佛也在为我的话语助威。